滨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获批占地面积31000亩
[提要]2015年12月29日,科技部正式批复我市建设 “滨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 根据 《科技部办公厅关于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通知》(国科办农〔2015〕 76号), 此次全国共批复建设8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其中山东省10个。
滨州日报讯 2015年12月29日,科技部正式批复我市建设 “滨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至此, 我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两个。
根据 《科技部办公厅关于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通知》(国科办农〔2015〕 76号), 此次全国共批复建设8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其中山东省10个。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建设工作自2001年启动,由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实施, 参与申报园区由核心区、 示范区和辐射区联动形成, 运行机制是 “政府指导、企业运作、 中介参与、 农民受益” , 旨在将园区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和农村人才培养基地。
此次获批的 “山东滨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贯彻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把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契机, 立足 “渤海粮仓” 科技示范工程, 统筹和集聚区域农业科技资源,以农业先进技术的创新集成和成果转化为驱动, 依托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构建了以小麦全产业链条为主线、 以绿色循环为方向、 以农牧结合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农业提质增效、 转型升级, 繁荣农村经济, 带动农民增收, 实现科技精准扶贫。为 “一带一路” 、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产业和技术支撑。
根据规划, 园区建设期为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园区立足区域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坚持 “科技兴园、产业强园、 生态立园” 的发展理念, 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要求, 通过打造农牧结合的绿色循环特色产业链条, 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引领、示范、 带动作用, 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农村和谐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协同、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动 “四化同步” 。
园区依据小麦全产业链条进行布局规划, 培育集生物育种、 良种繁育、 高效种植、 健康养殖、 仓储物流、 食品加工、 商超餐饮、 新能源于一体的、 绿色循环可持续的、 融合一二三产发展的全新模式, 共涉及现代种业、 种植业、 加工业、 养殖业、 能源产业、 仓储物流、 新兴服务业七大产业。七大产业相互交汇贯通, 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园区整体规划为 “一核多区一链” , 以滨城区为中心, 分布于滨州市各处。其中, 核心区位于滨城区秦皇台乡, 总占地面积31000亩。包括技术研发、 科技孵化、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交易、 投融资、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云平台与大数据、 电子商务、 创业培训、 文化创意等9大主要功能。
(记者 李淑霞 通讯员 王兆松 陈丽红 刘新芳 报道)
新闻热线 新闻邮箱: 滨州大众网友 拍客群:134474533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热线 新闻邮箱: 滨州大众网友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