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无止境 奋发有为再起航 烟台开发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纪实
烟台开发区因改革开放而生、而兴、而强。作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自1984年10月获批设立以来,一直将招商引资视为开发区立足与发展的生命线。围绕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难点痛点,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求真探索,持续改革创新。建区至今,累计招引52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来区投资,汇聚各类市场主体近6万家、工业企业3100多家、外资企业1900家、世界500强项目125个,形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两大优势产业,大数据、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潜力产业的格局。
招商引资工作需要接触各个行业、国家的客商,对招商引资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要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而建区初期,由于区内人员基础薄弱、专业程度不够高,致使招商引资工作处于“捡到篮子就是菜”的粗放式模式。
针对这种情况,开发区于2000年8月设立投资促进局,统筹负责全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审批,抢抓加入WTO、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战略机遇期,按照国别、地区有针对性的组建5支招商队伍(后拓展至7支),全力开展对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招商引资不是几位领导、1个部门的独角戏,全区各部门掌握行业优势资源也应参与其中,形成“管委搭台、大家唱戏”的全员招商格局。因此,自2001年开始,开发区对全员招商进行动员部署,向各直属部门、派驻单位下达与绩效奖金挂钩的招商引资指标任务,多招多得,少招少得,不招不得,充分激发全区干部招商热情,并在实施当年就取得显著效果。
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实施全员招商,确立了开发区招商引资基本模式,在吸引大型跨国公司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先后引进通用东岳、富士康、LG电子、首钢电装等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支撑性强的龙头骨干项目,为开发区产业聚集打下框架,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全区各项招商引资指标虽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但在招商意识、思维及项目质量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为了打破思维桎梏、破旧立新,2018年末,开发区推动了建区以来招商体制机制的蕞大变革,构建了“1+9+6N”大招商格局。
“1”,就是1个专业招商牵头部门—招商局,统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9”,设立1个中韩(烟台)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和8个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形成9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招商平台。由原来的分国别、地区招商转变为分产业招商,重点突破产业链招商、兼顾区域化招商。“6N”,围绕集群招商协同组合、产业招商中介、招商顾问及招商信息提供人等6个方面分别建立N个招商共同体,形成内协外联互相配合、全员招商社会招商协同并进的招商网络。此外,在社会化招商方面,开发区不断开拓国际视野,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先后与日本翰林院、世邦魏理仕、戴德梁行等4家知名咨询机构、15名国际招商顾问签约合作,实施委托招商。
依托“1+9+6N”大招商体系,引进落户西港区LNG、国际新材料研发中心、海洋经济科技综合园以及中韩科创孵化合作基地、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一批“四新四化”项目,以招商资源集聚推动招商引资成果集聚,以改革创新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19年,根据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委会+公司”机制的要求,开发区相继组建了经发集团、城发集团,承接由管委会剥离的开发运营职能。
为进一步挖掘国资平台招商潜力,充分发挥在嫁接项目、嫁接资源、嫁接资金方面的优势,助力开发区市场化招商引资工作和经济发展,由经发集团设立招商发展公司,通过企业化的运行手段、专业化的队伍构成,灵活又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资源的拓展和维护、投资环境宣传、产业研究、项目信息捕捉、项目洽谈跟踪等服务。
然而,开发区对于招商引资改革创新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借助招商发展公司平台,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国资招商平台混改,率先在省内混合所有制招商公司方面实现破题,通过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招聘、市场化薪酬,形成1+12的改革合力,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无止境,奋发有为再起航。下步,开发区将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龙头企业配套、深化央企合作、未来产业招引等方面持续深入探索,不断创新优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为加快建设“大而强、高而新、优而美”的烟台市现代化滨海新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