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合村并居的问题出在哪?
首先是学者发文,对山东合村并居的动力和现状从宏观层面做了分析,贺雪峰、温铁军都指出合村并居背后的土地动力。
一些媒体则通过头部线的材料,报道了合村并居过程中一些基层政府部门的强制性行为导致农民不满意和合村并居后农民遇到实际困难的问题。
关于合村并居的问题,不是新问题,随着工业化发展,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是事实存在的,三高两难是真实存在的。合村并居确实是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
那么,出发点是好的,路线是对的,为何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呢?这其实是老问题,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问题。
合村并居,从政府角度看,蕞大的收益在于土地。农村低价值的住宅用地,通过置换,可以变成城市高价值的住宅用地。
通过合村并居,获得的土地指标,可以换取比较大的经济利益,其中还有大量空置的建筑用地可以解放出来换取比较高的经济利益。这些利益可以支撑合村并居的建筑和配套成本。
同时,农民集中以后,基础建设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可以降低,基层党建可以加强。
现在,大城市用地指标是很值钱的,即使是工业用地,一亩的产出也远远高于农田。
新建的房子,也是要花钱建筑的,这个钱农民拿一部分,政府拿一部分,实际上是损害农民利益的。
如果,土地值钱,土地差价高,那么政府可以卖地拿到比较多的钱,给农民比较高的补偿。农民花很少的钱,或者不花钱可以住上更好的房子。
现在山东内陆弄出用地指标来,想卖给青岛。但是青岛自己也搞合村并居,青岛不缺土地指标。
山东内陆城市就很尴尬了,拿出土地来,没有工业需求,没有住宅需求,没人高价买。而没钱,就不能给农民足够补偿,就要牺牲农民的利益,农民就不愿意搬迁,结果就搞出各种强制的大新闻。
对于土地值钱的地方,合村并居,利用土地差距覆盖成本,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执行中依然搞出来很多问题,这是工作实事求是的问题。
这些问题,其实要解决未必需要很高的成本,但是需要决策部门去调查研究,拿出可行的替代方案,试点然后推广。
关系到上亿人的民生问题,靠几个国内排名都不靠前的大学里面的老师拿方案显然是不靠谱的。
一些地方,为了任务,先拆后建,在2020年,逼的农民在田间地头搭窝棚,这是脱离群众的。
实际上,你工作做到位了。让农民合村并居后过得更好,农民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你给农民在原来的村子开辟个存放农具农机的仓库能花几个钱?旧房子少拆几套集中锁起来有人看着不就行了?
农村以前烧柴、养猪,养鸡,种菜看似不花钱,但是实际上是花劳动力的。你得给农民找到副业替代,砍柴养猪养鸡种菜的时间,拿出来干点活,挣的钱能买肉,买菜,支付水电燃气,这才是生活改善了。
农村人老了,做不动了,你得有社保兜底,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不用自己种菜,养猪,上田,也能买得起粮食蔬菜肉类。农民为什么非要去种菜,养猪,上田呢?
把农民的实际困难解决了,合村并居后日子更好了,试点成功了,农民又不傻,合村并居自然就顺利推进了。
所以,山东合村并居的关键问题在于急性病,运动式冒进,不调查研究,不实事求是,就大规模普及。这是反市场化的。
譬如,青岛市搞,青岛的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指标紧缺,农村合出一亩地来,就能高价卖出去一亩地。土地市场是供大于求,这就符合合村并居的条件。
菏泽市搞,菏泽没有大规模工业用地,住宅用地的需求,菏泽搞出土地来,不能高价卖出去,菏泽就不适合搞,要等土地值钱的时候再搞。
譬如国家给政策,菏泽的用地指标能高价卖给北京,上海,而且北京上海用地紧缺,那菏泽就适合搞。
合村并居搞出一亩地,能卖100万,能拿出50万来让农民生活永远比以前更好,这就适合搞,农民也会支持。
譬如,临近青岛近郊区的城市,年轻农民都在城市买房落户口了,房屋空置率很高,家庭基本收入都来自城市打工收入,农业收入占比例很小。
那就可以搞,把工作做细致,保证农民上楼后生活、工作更方便而不是更不方便,挣钱更多,而不是更少。农民没有反对的理由。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