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日报】莱阳市穴坊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协助村庄流转土地1100余亩——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本报徐(YMG全媒体记者 高少帅 通讯员 王钰鑫 摄影报道)芦山村种植合作社的白芷、颠茄冒出新叶,龙潭庄村榉元合作社冬暖大棚里的地瓜扩繁拔苗……5月份的莱阳穴坊镇,一片生机盎然。
万名干部下基层驻莱阳穴坊镇乡村振兴服务队自去年7月19日正式开展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总抓手,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为了找准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服务队根据分工协作、团结配合的原则,成立5个包帮工作小组,分组向村民打听粮食收成情况。服务队了解到,5个帮扶村都是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村内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居多,多数地处于半撂荒状态,农业产出效率低,再加上村内没有其他的资源优势,村民和村集体日子过得都很艰难。
“种植玉米,按一亩地产1000斤来计算,2019年市场价是1块钱1斤,一共收入1000元,再除去种子、肥料、人工费用,也就剩下二三百元,就这么点儿收入,怎么能致富。”芦山村村委书记陈坐山告诉服务队,村民的困境,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他蕞了解。
如何突破村庄发展的“瓶颈”,产业振兴是关键。为此,服务队同镇、村班子多次赴青岛、烟台、潍坊等地及周边乡镇观摩学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及现代农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依托村庄现有资源特点,详细剖析各自优势,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特色产业。
目前,服务队协助村庄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5个,已流转土地1100余亩。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芦山村依托订单农业种植模式,引进白芷、颠茄等中草药种植项目,已签订销售协议,每亩地纯收入达到1000元;龙潭庄村以高质量小麦、地瓜育苗育种为先期创始基础,立足打造旱作、高效、立体农业;泉水头村发挥党支部领办龙头效应,带动周边农业专业合作社协同发展,打造具有产业集聚优势的蔬菜种植基地;东平村利用其水资源充沛、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建立订单农业基地,以高产土豆、有机草莓种植为主。永安村引入富硒金梨种植项目,具有管理简单,适应性强,挂果早,效益高等优势。
“以前种粮食没少费劲,可收入非常低,现在村集体带着我们一起干,让我们觉得日子更有奔头了。”村民笑呵呵的脸上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如今,合作社已建立,配套设施也要跟进。多年来,村民种地一直靠天吃饭,尤其是近几年降雨少,庄家收成低,合作社的供水供电也成问题。为此,服务队多方筹措协调,打了深井,拉了电,改用移动喷灌来浇地,喷洒农药也利用无人机。村民纷纷表示,“种地透着‘科技范’,省时又省力!”
今年春耕遇上了疫情,村民都很担心投的股打水漂。为此,服务队立即召开了工作部署会议,春耕生产关乎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决不能让疫情耽搁。为确保农事正常进行,服务队分组分批进村,协助做好春耕备耕、起垄覆膜、灌溉喷药、田地管理等工作,为今年增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