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樱桃“长”出“红”产业——山东省烟台市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见闻
通 讯 员 孙文颖 孙铭泽 李海滨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被誉为“北方春果头部枝”的山东烟台大樱桃核心产区——福山区,所到之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在烟台市、福山区财政的支持下,全区科学合理布局,整合各方资源,持续做大做强大樱桃特色农业产业,让大樱桃成长为“红”产业,真正把福山大樱桃打造成为引领农业增效的新引擎、农民增收的新突破,赋能乡村振兴。
6月份,正值大樱桃产销旺季,走进福山区张格庄镇楼子口村大樱桃基地,一颗颗红得发紫的大樱桃挂在枝头,如玛瑙般点缀在翠绿的枝叶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和装箱。
“家家有樱桃树,村村见樱桃林”是“中国大樱桃头部镇”——福山区张格庄镇特有的景象。
“张格庄镇地处北纬37度黄金纬度带,昼夜温差大,适宜樱桃糖度积累,土壤层以石灰岩层为主,能为大樱桃提供钙、铁、磷、钾等营养元素。”张格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闫顺杰介绍说。
大樱桃是张格庄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据了解,除了每家每户种植大樱桃外,不少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在规模化种植基地务工获得工资收入。
张格庄镇楼子口村村民李伟告诉记者,家里有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平时在合作社的樱桃基地做些浇水、除草的工作,每年旺季工作一百多天,收入能有一万多元。
目前,全镇樱桃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年产量达3000万斤。
种得多,更要种得好。近年来,在财政的支持下,福山区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向设施化要产能。
记者来到楼子口村大樱桃设施栽培基地,62亩樱桃地上正逐步建设暖棚和防霜遮雨棚。
闫顺杰告诉记者,该基地是福山区、张格庄镇近年积极招引在外发展的企业家返乡投资的成果,该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000多万元,未来将以楼子口大樱桃设施栽培基地为典型,强化示范带动,加速推进大樱桃产业提质升级。
“靠天吃饭是制约樱桃产业发展的瓶颈。暖棚、防霜遮雨棚等设施栽培,有利于提高大樱桃抵御霜冻害、遇雨裂果等自然灾害能力,光照、温度、湿度等要素的人工调控,也有利于大樱桃提前上市,拉长鲜果供应链,提高收益。”闫顺杰说。
为减轻农民负担,减轻自然灾害影响,加快设施农业发展,2022年烟台市出台了《农业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十三条》,对新改建暖棚示范基地2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1万元补贴;新改建露天轻简化示范基地2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3000元补贴;新改建防霜遮雨棚5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5000元补贴。市财政已给予福山区专项资金235万元。张格庄镇在防霜遮雨棚建设补助方面,对发展2亩至5亩的农户,每亩补贴5000元,发展5亩以上的农户,每亩补贴8000元,已累计投入150万元。
为了擦亮“烟台大樱桃”这张名片,在财政的支持下,张格庄镇联系烟台农科院专家,先后十多次到示范园指导服务,不断提升全镇的樱桃种植管理水平。如今,在市、区财政的支持下,福山大樱桃设施栽培面积2000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多个,全区已注册大樱桃商标40个、有机产品认证49个、绿色产品认证10个,全区大樱桃认证基地达到20个、面积2.5万亩,年总产值10亿元。
打通销售渠道 让樱桃“红”遍全国
载满樱桃的三轮车、推车,一眼望不到边的“篓子队伍”,红彤彤的果子、鲜绿的果柄,码得整齐又诱人,果农们坐在装满樱桃的篓子后面,前来选购樱桃的客商一边查看樱桃的成色,一边和果农讨价还价……随着凉地大樱桃的成熟,张格庄大樱桃市场迎来了一年中蕞热闹的一个月。
记者来到张格庄大樱桃交易市场,看到这里设有专门交易区、停车区、生活保障区、初加工区等,以及冷库、预冷机、自动分选设备等冷链供应设施。
每年樱桃成熟时,全国各地商贩云集于此,该市场现已成为全国蕞大的镇级大樱桃集散地。
“一大清早我们就来了,今天带来的50斤很快就卖出去了,价格也很好。”福山区门楼镇姜家夼村村民姜涛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一周来这边售卖樱桃,收入十分可观。
闫顺杰告诉记者,每天凌晨,张格庄大樱桃交易市场便已被各种运输樱桃的车辆围得水泄不通。果农们清晨采摘的大樱桃,经过分拣、打包后,被装入运输车辆中,发往全国各地。
“像樱桃这种生鲜果品,流通速度和冷链完善程度是果品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张格庄大樱桃交易市场负责人姚吉强说,传统销售模式下,在樱桃仅有六七成熟的时候,果农就不得不将樱桃摘下出售,否则难以应对长时间的运输和多环节的销售。
为此,姚吉强采用新思维和新方法运营管理大樱桃市场,在保证品质的同时,为交易提“速”。
“我们先是建起冷库,使大樱桃能够在运输中保持较高品质。还明确划分了交易区、分拣区、快递区等功能区。”姚吉强说,买卖双方确定交易意向后,产品迅速进入分拣区进行分拣,分拣后再由顺丰、中国邮政等公司设置的快递点进行打包装箱,整个流程速度非常快。
得益于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建设与软硬件配套,该市场的客商入驻率连年增加,每斤收购价格比其他市场高0.5—1元,助力果农收入实现大幅提升。“虽然今年受气候影响,大樱桃普遍减产,但由于卖得快,价格卖得好,农户收益得到了保障。”闫顺杰说。
据介绍,福山区财政撬动社会资本投资2000多万元,将对张格庄大樱桃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大樱桃市场拥有1000平方米的分选中心、2000吨的气调库、标准化的农残检测中心、生鲜果品直播中心等,将助推福山区大樱桃产业提档升级迈出一大步。
此外,为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张格庄镇以大樱桃博物馆等地为依托,建起多处直播基地,配套建设完善的物流、仓储中心,招引烟台林果等多家电子商务公司入驻,深入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拓宽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渠道,促进果农增收。2022年,全区通过电商交易大樱桃700万斤,交易额2亿元,带动果农增收5000多万元。如今,随着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展,烟台大樱桃已“红”遍全国。
在种植樱桃的基础上,烟台市、福山区以“农业+”融合发展为基本思路,充分挖掘大樱桃产业的多种功能,做好“大樱桃+”融合发展大文章,打造多元化、多样化的产业链条,推动农业生产全环节转型升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虽然不是周末,但张格庄镇东风村樱桃采摘园里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
“到这里交通很方便,我们也很看好福山区大樱桃的品质。”来自烟台市中桥经济开发区的林女士带家人到东风村樱桃采摘园体验采摘,没多久就摘了满满一桶。
在推动“大樱桃+”旅游发展过程中,福山区自2007年以来,连续举办十七届烟台大樱桃节,以节造势、以势兴旅、以旅富民,以大樱桃为抓手撬动乡村旅游,推动以大樱桃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打造高品位、有特色的“城市名片”。
除了在旅游上下功夫,福山区充分利用樱桃季管理的空窗期,同步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张格庄镇引进山东兴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累计投资2.2亿元打造国内顶级食用菌产业园,培养“大樱桃+”蘑菇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记者来到兴程生态农业食用菌产业园的蘑菇大棚内,香菇、金顶侧耳、桃红侧耳……一摞摞菌棒摆放整齐。“可别小看这小小的菌菇,它与大樱桃产业有着高度的互补性。”山东兴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慕国说。
“利用大樱桃采收后的果园闲置期,在大樱桃林下间作栽培食用菌,在增加一茬食用菌收益的同时,还能起到提高大樱桃春季地温、提前上市期的效果。菌菇收获后的菌糠直接深翻耕还田,还能作为果园春耕的肥料,可提高大樱桃的抗病能力,保持和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提高大樱桃品质。”程慕国说,在废物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做到了零污染、零农残,实现了植物、动物、菌物的“三物循环”。
此外,产业园采用“包产包销”的模式鼓励农户新建食用菌种植大棚,可以有效将农闲期转变为农忙期,大大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乡村振兴。“目前,公司的15个菇棚已经试种了35种菌菇。其中,草菇、猪肚菇、羊肚菌、原木小香菇、雪莲菇、桃红侧耳、金顶侧耳等菌菇已经获得有机认证。”程慕国说。
据介绍,产业园现已拥有现代化恒温食用菌种植大棚20000㎡,全自动化冷库6000㎡,设有国内先进的食用菌实验室、科普展厅、食用菌包装研发中心、食用菌有机菜研发中心、互联网电商运营中心等,是集创业孵化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有机食用菌产业园。
福山区财政局农业农村科科长滕铭军告诉记者,在“大樱桃+”蘑菇产业发展过程中,福山区采取“政府搭桥、校企合作”的模式,促进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一方面,帮助产业园借助鲁东大学、烟台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和科研单位力量,组建专家顾问团队和技术研发团队,克服传统种植模式靠天吃饭、经验种植的弊端,改良生产技术,稳定并提高菌菇品质。另一方面,指导产业园与鲁东大学农学院共建了省内领先的专业实验室、工作站、校企研学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进行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
目前,经过积极探索试验,在大樱桃树下种植菌菇已初见成效。滕铭军告诉记者,下一步,福山区将继续在发展好大樱桃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支持“大樱桃+”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做好产业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为特色产业振兴提供保障。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