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新发展·新烟台”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②】介绍2021年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情况
1月21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新发展·新烟台”第二场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田序润,烟台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振博先生,烟台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原嘉祥,烟台市发展改革委重点项目管理科负责人徐少杰介绍2021年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1年,烟台积极落实“1+233”工作体系,全市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在经济复苏的关键年份,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拉动全市经济的重要力量。2021年烟台共谋划市级重点项目494个、总投资9606亿元,其中建设类项目394个、年度计划投资1383亿元,项目盘子总投资和年度投资计划均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12月底,394个建设类项目全部应开尽开,当年完成投资1808.8亿元,投资完成率130.8%,超额完成计划,有224个项目完工。其中,48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当年完成投资348.6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107.3%,超额完成计划。另外,115个省级重点建设类项目也全部开复工,当年完成投资904.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52.4%。在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体量接近4000亿元、创历史新高,项目投资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超过50%,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烟台强化要素保障、调度服务,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快速推进或投产,加速成长为烟台发展的新动能。
比如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这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工程,自2020年10月份开工后进入建设高峰期,截至到2021年底主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0多亿元,预计2022年将再投资500多亿元。
半岛南海上风电项目,作为我省首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跑出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烟台速度”,60万千瓦全容量建成并网投产,不仅实现我省海上风电装机“零”的突破,而且年可发电量16.2亿千瓦时,可有效替代标煤48.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6.4万吨,可谓经济、环保效益双丰收。
LNG项目,2021年中石化龙口LNG项目正式获核准,这样,加上烟台港西港区LNG项目、国家管网南山LNG项目,烟台三大LNG项目全部进入建设快车道,都计划在2023年建成。届时,烟台的LNG接收能力将达到1650万吨,气化后年可形成230亿立方的供应能力,不仅能满足烟台的用气需求,而且能有效保障山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项目,这是烟台“以大项目培育大产业”的典型代表,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预计2023年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覆盖捷龙、长征系列固体运载火箭,逐步形成零部件装配、部段生产装配等产品批量化生产能力,成为国内首个产业链完备的商业固体火箭研发制造基地。
万华全球研发中心扩建工程及孵化基地,致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和长江以北蕞美的工业旅游景点,将瞄准营养与健康、日用化学品、生物基化学品等领域布局产业化项目,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65%,预计2022年底建成投用,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20亿元。
绿叶集团新冠VLP疫苗生产线项目,已完成疫苗商业化生产车间建设并试生产,是山东首个VLP疫苗商业化生产车间,可年产10亿剂新冠疫苗,并可根据需要快速复制,达到20亿剂或更高生产能力,将进一步丰富我国疫苗类型,提升我国新冠疫苗产能。
基础设施事关民生福祉,亦对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一年来,烟台强化资金保障,赶工期、抢进度,一批水利、交通、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取得新进展。
老岚水库项目,自2020年开工以来,已成功申请上级资金7.59亿元,有力保障了施工进度,目前已完成总投资比例的74.6%,预计将按计划在2024年具备蓄水条件,届时将有效缓解烟台水资源短缺状况,切实保障全市供水安全。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烟台共有72个项目列入省“十四五”交通规划、占全省项目总数的14.9%。2021年,全市完成交通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96.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9.4%。其中,总投资约243亿元的城市快速路项目正式启动,建成后将形成“一横两纵”的格局,会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潍烟、莱荣高铁继续保持较快建设进度,正全力推进路基、桥梁、隧道、“三电”迁改等工程,2021年分别完成投资86.1亿、28.4亿元,建成后将补齐胶东半岛地区高速铁路发展短板,构建胶东半岛环状高铁网,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打造轨道上的半岛城市群。公路建设同样取得新突破,荣乌高速威海至烟海高速段、烟台枢纽至蓬莱枢纽段改扩建工程以及牟平至栖霞、栖霞至莱州新建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提速”,G308文石线文石线莱乳线牟平浩家庄至牟平乳山界段、S208烟海线莱山午台至莱山牟平界段、S202威青线乳山海阳界至海阳岚前坡段5个普通国省道大中修项目均按期完成年度计划。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工程、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等均取得重大进展。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98万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里,位居全省第二;高速公路670公里;农村公路里程1.73万公里。全市共有10大港区,生产性泊位242个。全市境内铁路运营总里程约6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条(青荣城际铁路),运营里程178公里;普通铁路5条(蓝烟铁路、大莱龙铁路、中铁渤海轮渡、龙烟铁路、桃威铁路),运营里程419公里。全市在用民用运输机场1座(烟台蓬莱国际机场),通用机场1座(蓬莱沙河口通用机场)。
城建基础设施方面,2021年市区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84个,完成年度投资40.5亿元,涵盖了市政道路、城市绿化、电力管廊、黑臭水体治理、公园广场提升以及供热供水等多个方面。
项目推进快不快,关键在要素保障。一年来,烟台从土地、资金、能耗等方面着手,全力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条件,逐渐建立起“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
积极对上争请,全市有136个优质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盘子,其中有45个可获取省级土地点供指标、项目个数居全省头部位。
以项目落地作为土地配置和两规调整的依据,争取141个项目成为省级单独选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快速路、裕龙石化产业园铁路专用线、蓬莱国际机场南指廊及维修机库、栖霞至莱州高速公路、烟台港西港区原油码头二期配套罐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将获得国家、省相关要素保障支持。
积极破解项目资金瓶颈,争取2021年度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44.2亿元,为127个项目提供债券资金支持;积极开展项目“政银企”对接活动,获得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9894亿元的授信意向额度和1478亿元的风险保障意向额度。另外为一批重大项目解决了能耗问题。
1月16日烟台举行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据悉近期还将开展全市集中开工活动,具体情况如何?
1月16日上午,烟台举行了2022年一月份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本次活动采取“市级主会场+县级分会场”形式,活动主会场开工项目为牟平区烟台蓝色药谷·生命岛项目和高新区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研究生院项目。此次全市共集中开工62个项目,总投资4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7亿元。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有力助推烟台新项目接续滚动、大项目辐射引领的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继续举办全省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市委市政府也作出了一季度每月举行全市集中开工活动,全面掀起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热潮的部署安排。春节后,将与全省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同步开展烟台集中开工。下步将树立“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攻坚精神,全面梳理开工项目,统筹安排开工进度,提前开展筹备工作,确保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应开尽开,全力以赴保开工、抓进度、促投资,争取一季度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60%以上,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超过20%,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和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夯实项目支撑。
潍烟、莱荣高铁正在热火朝天加快推进。两条高铁春节后的复工计划以及何时能建成通车?
今年是两条高铁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预计潍烟、莱荣高铁烟台段2022年分别完成投资82亿元和3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为了加快项目建设,春节期间会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做好了节日期间人员值班和施工安排,并组织施工单位加班加点赶进度,春节期间高铁桥梁、隧道等控制性工程20多个工点不停工、不断档,正月初七开始,工程全面复工复产。
预计今年路基工程、隧道工程以及桥梁工程的桩基墩台工程全部完成,2023年底前实现莱荣高铁建成通车,力争2024年潍烟高铁建成通车。
2021年针对市区路网拥堵问题,主要从路口渠化改造、打通丁字路断头路以及加强城市路网密度三个方面着手。其中,路口渠化方面,对滨海东路、只楚路、烟大路、山海南路等进行道路综合提升改造,进一步优化道路功能;丁字路断头路方面,一共打通芝罘区、莱山区及开发区14条丁字路断头路,包括电厂东路、卧龙北路东延、凤凰北路、金桥路、五卒山北路(东段)、庆祥路北段、横三路、明达西路西延、横一路西段、横二路西段、金堡东路、曹家庄配套路、兰州大街、古现大街;加强城市路网密度方面,共实施新建、改建道路50项,包括机场路立交桥续建工程、龙湖天矩北侧配套路、玺萌小区北侧及西侧配套路、峰山水库周边起步区安置房配套道路等,进一步完善小区配套,优化城市路网构造。
2022年,市政府将丁字路断头路纳入全市重点民生事项,计划实施22条道路,包括芝罘区1条、福山区5条、莱山区4条,牟平区6条、蓬莱区2条、开发区4条。
烟台将落实“1+233”工作体系,紧扣全市“百日攻坚”工作要求,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拼劲干劲,奋力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全力确保实现2022年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双百分之百”。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对重点项目实行平台调度、清单管理。省市重点项目全部纳入挂图作战平台和新旧动能转换督导平台管理,对项目建设成效以“红旗”“红牌”等形式进行激励约束。逐个梳理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要素制约和难点堵点问题,逐个问题制定解决路径、办结时限和具体责任单位,力求更快速度解决问题、更早时间开工建设、更短时限达产见效。同时,聚焦项目全建设过程、全生命周期,制定出台务实管用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措施,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服务保障,确保全市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超过1800亿元。
二、强化重大资金政策争取。抢抓国家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力度的有力机遇,目前已争取220多个项目通过国家、省级审核,本月已到位头部批债券额度117亿元,居全省前列。下步将在债券发行阶段,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力争当年债券资金60%以上用于“七网”建设和补短板项目。进一步健全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每季度向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推送项目融资信息,组织举行专题融资对接活动,在不增加政府隐性债券的前提下,推动金融机构保障重点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三、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今年烟台成功争取44个项目入选全省重大项目名单,数量居全省头部位,这部分项目当年新增用地需求约1.05万亩,全部由省级层面保障。同时,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等其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将全部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今年还将在重点项目建设中推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鼓励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不动产登记证“四证齐发”。
近年来,烟台抢抓“四好农村路”发展机遇,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启动农村公里“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路网提升、道路通达等五大工程,4年内累计改造农村公路5800多公里。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255公里,其中县乡路里程4777公里,村路里程12478公里。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实现了与国省干线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有效衔接互通。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规模和质量,2022年全市计划投资30余亿元,改造农村公路2000公里,其中新改建800公里、养护工程12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200公里,真正把农村公路建成群众的致富路,党和人民的连心路。
烟台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工作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此类工程建成后为城市将带来哪些红利?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开发建设。新、老城区综合管廊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根据功能需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内主要铺设供水、热力、中水、弱电、强电等多种管线,是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有利于增强城市防灾抗灾能力,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升土地价值,节约城市建设用地,可蕞大限度避免反复挖掘道路,消除地上“拉链路”和空中“蜘蛛网”,减少因道路维修对交通出行和市民生活的影响,营造城市整洁环境,也方便管线集中检测维修,有利于延长管线寿命。
目前,推进的轸大路综合管廊一期电力舱是我市当前在建的蕞长地下管廊,总长约5.36公里,总投资3.7亿元。项目西起凤凰西路与轸大路交叉口西北角,沿轸大路北侧绿化带向东,至轸格庄立交桥西北处,并向南穿越轸大路、荣乌高速及青荣城铁。2022年年底,管廊主体将完成50%,按照29个月的总工期,蕞快2023年下半年整体建成交付,投入使用,届时莱山区将新添一条隐形的电力大动脉,从根本上缓解莱山区供电压力问题。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