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招商引资新“打法”
图①:枣庄高新区“欣旺达”项目建设现场。(□记者 孟令洋 于新悦 报道) 图②:5月13日上午,烟台黄渤海新区举办空天海装备智造城云端招商大会。(□记者 于新悦 通讯员 王聪 报道) 图③:5月11日下午,枣庄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薛城专场)集中签约仪式现场。(□记者 于新悦 孟令洋 通讯员 崔累果 报道)
招商引资不仅能为一个地区带来资本,还能带来技术、产品、市场、管理方法等,是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主动“走出去”,热情“引进来”,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面临哪些新挑战和新机遇,有哪些新“打法”?
近日,记者赴烟台、枣庄两市进行了蹲点采访,前者今年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居全省首位,全市实际使用外资7.65亿美元,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后者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97.45%,增幅居全省头部位。
5月11日15:00,在枣庄市市中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6楼会议室里,一场链接南方某市一家信息科技公司的“云洽谈”准时开始,双方洽谈了“互联网+公共服务”项目,这是为引进该项目举行的第2次线上会谈。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后,云招商已成为“标配”。枣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岳增波说,为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枣庄线上线下双线推进,让招商引资工作“不断线”“不停步”。
都在“云端”,但有所不同。相比起“云洽谈”的双向互动,云端招商大会更侧重于把构想、方案等推介出去。这次大会宣传推介新区首个战略构想——空天海装备智造城。黄渤海新区带着方案精准招商,以期引进一批“三航”领域好项目,培育“航空航天航海看烟台”产业。
把一个项目引进来,并非一日之功。当前而言,“云招商”是对线下招商引资的一种补充。“以网络视频的方式,是疫情之下不得不采用的办法,这些以线上方式促进落地的项目,在前期也是做了很长的铺垫。”烟台开发区招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杨少鹏说。
4月底,由烟台市驻日本经济合作中心(以下简称“驻日中心”)牵头引进的山东日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浦上机器人项目,通过“跨国办”2小时完成工商注册。该项目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由株式会社浦上技术研究所独资成立。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办理跨国审批只需要两次视频连线:头部次给外方解释审批的手续、流程、办理材料,第二次通过连线的方式在线核验申请人准备好的材料,如此就可以现场发证。
株式会社浦上技术研究所是历史悠久的机器人技术研发企业,自1970年发明磁石吸附式喷砂机以来,致力于采用前沿尖端技术研发“研磨·涂装·水下”等操作型机器人及其应用产品。本次落地的浦上机器人项目,与烟台片区主导产业定位很契合。
这一项目是“三年磨一剑”。2019年驻日中心成立,三年间,从分析功能定位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先是确定将引进先进技术作为驻日中心的招商重点,开展合作对接,后又推动烟台开发区管委、国丰集团与日方专业招商机构——环球技术资源翰林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成日方来访。2020年,疫情受阻也没有停下脚步,举办了“中日产业园日本中小企业产业基地-创新技术园”线上启动仪式暨重点项目推介会。直到现在,项目正式完成注册。
受疫情影响走不出“家门”的时候,烟台开发区还采取了一些别的形式,例如与招商机构合作,通过招商中介、招商顾问等推进。2021年,烟台开发区在北京、长三角等地组建了三所混合所有制公司,专门负责招商工作,即使有疫情,在当地开展工作也更为方便。
记者采访发现,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面临着不少难题。比如说,部分供应商在外地,一旦当地发生严重疫情,将减产或停产,企业零部件或原材料供应不上,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再比如说,部分地区曾对货运车辆采取通行管控,货运受阻、物流不畅,就会阻碍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
“产业链招商的‘打法’,就要提前梳理,精细谋划。”杨少鹏说,过去,拿出方案去招商,去北京、上海等城市,找一些好的企业一家一家去拜访,或是参加展会,看哪个好的企业有投资需求,就引导它们来开发区投资。而现在,必须按照产业链条梳理。“拿开发区的汽车产业来说,我们捋出每一个零部件,看现在还缺少哪些环节,缺少的这些全国哪几家企业蕞好,然后去定点对接。”杨少鹏说。
睿创微纳是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主要生产传感材料、光电显示材料等。烟台开发区蕞近围绕睿创微纳,依托企业在全国各地的研发机构,挖掘与之配套的企业,引进多个产业化项目。这些项目中,有两个很有特色:一家是做“静电吸盘”的企业,产品是芯片切割时固定用的设备,虽然是小众产业,但产品附加值特别高;另一家生产“空气消毒机器人”,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与烟台杨少鹏的见解很相似,枣庄市招商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也多次提到链条招商的重要性。当地同样在加强产业基础梳理分析,完善“链长+链主+联盟”的机制。比如,分析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企业投资动向及国内布局规划,挖掘、找准合作契合点,量身定制推出补链延链强链重点项目。
“大项目的签约落地,让我们愈发感受到招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这也反映出枣庄蕞坚实的产业基础是什么、蕞完备的产业链条是什么,这些是吸引投资枣庄的‘名片’,是促成项目落地的‘砝码’。”岳增波说。
老吴公司的新家,是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中心。5月10日,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进驻项目集中签约暨二期活动仪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韩烟台产业园开发区片区和韩国首尔、大邱等多个城市举办。
“烟台与韩国气候接近,而且同样沿海,这样的环境让我很亲切。”老吴说,“在搬进产业园后,更是多了很多韩国朋友。”与他一起搬进来的,还有韩国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亚洲文化经济振兴院等6家韩国协会,以及经贸、文化领域的3家韩资企业。
老吴还有一个身份——烟台开发区片区国际招商顾问,这个身份也实现了老吴的一个“愿望”。几个月前,在与烟台开发区管委对接的过程中,老吴觉得:“这里有很多像LG Display、LG伊诺特、现代汽车、斗山、大宇造船等这样的韩国大企业,也有一大批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如果能聚集在一起,大家沟通起来也方便,发展得肯定会更好。”
正如老吴所说,韩国的很多大企业在烟台已有了投资项目,烟台开发区将目光瞄准了质量较高的科创型企业。多吸引这样的科创企业来落户,要注重营造好氛围。在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有木槿花、韩国画作、韩文图书馆等,这让客商们感到了亲切。
烟台开发区招商局综合处副处长于洪鹏说,基于这样的考量,中韩烟台产业园开发区片区打造了两期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中韩科创孵化基地等对韩合作载体。韩国中小企业产业基地今年上半年将开工建设,为投资者提供聚集发展的空间载体。
例如,发挥长三角高端制造业产业转移基地的招商“桥头堡”作用,推动长三角高端制造业产业转移基地“政府化”“社会化”运作,选派招商人员长期在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驻点,实时捕捉长三角地区企业投资方向、产业转移趋势等重要信息资源。
2021年5月,枣庄与中国兽药协会合作共建“中国兽药谷”,打造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头部个兽药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规划占地3305亩,重点围绕兽用生物制品、兽用化药制剂、兽用中成药制剂及相应的辅料、装备等领域。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100亿元,税收约8亿元。
枣庄市发改委城市转型促进中心副主任姚广说,枣庄市经济体量较小,上级部门支持非常重要,当地不断争取优质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此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让资源跟着项目走,枣庄市市中区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为化解重点项目用地手续卡壳的问题,当地积极向外寻求破解指标瓶颈的新路径,围绕全区省、市、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向上争取政策支持。
在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在总结工业项目“标准地”成熟经验基础上,结合烟台片区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将新型产业用地(M0)和“标准地”进行了有机融合,在全国首创推出“新型产业标准地(M0)”,形成“1+1>2”的集成式创新效应。
这实际上解决的是工业用地对建设办公楼、研发中心、宿舍楼等建筑的限制问题。对于总部项目来说,建设总部办公大楼、研发中心等,不能建在厂房的工业用地上,要拿到商服用地,后者价格远高于前者,所以要招来一个总部项目难度很大。
这一做法在现有工业项目“标准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新型产业标准地(M0)控制性指标体系。企业除了承诺要达到亩均投资、规划设计条件等常规性指标以外,还要满足研发支出占比、研发人员占比两项指标,进一步凸显研发创新导向。
招商引资不仅能为一个地区带来资本,还能带来技术、产品、市场、管理方法等,是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主动“走出去”,热情“引进来”,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面临哪些新挑战和新机遇,有哪些新“打法”?
近日,记者赴烟台、枣庄两市进行了蹲点采访,前者今年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居全省首位,全市实际使用外资7.65亿美元,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后者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97.45%,增幅居全省头部位。
5月11日15:00,在枣庄市市中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6楼会议室里,一场链接南方某市一家信息科技公司的“云洽谈”准时开始,双方洽谈了“互联网+公共服务”项目,这是为引进该项目举行的第2次线上会谈。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后,云招商已成为“标配”。枣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岳增波说,为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枣庄线上线下双线推进,让招商引资工作“不断线”“不停步”。
都在“云端”,但有所不同。相比起“云洽谈”的双向互动,云端招商大会更侧重于把构想、方案等推介出去。这次大会宣传推介新区首个战略构想——空天海装备智造城。黄渤海新区带着方案精准招商,以期引进一批“三航”领域好项目,培育“航空航天航海看烟台”产业。
把一个项目引进来,并非一日之功。当前而言,“云招商”是对线下招商引资的一种补充。“以网络视频的方式,是疫情之下不得不采用的办法,这些以线上方式促进落地的项目,在前期也是做了很长的铺垫。”烟台开发区招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杨少鹏说。
4月底,由烟台市驻日本经济合作中心(以下简称“驻日中心”)牵头引进的山东日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浦上机器人项目,通过“跨国办”2小时完成工商注册。该项目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由株式会社浦上技术研究所独资成立。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办理跨国审批只需要两次视频连线:头部次给外方解释审批的手续、流程、办理材料,第二次通过连线的方式在线核验申请人准备好的材料,如此就可以现场发证。
株式会社浦上技术研究所是历史悠久的机器人技术研发企业,自1970年发明磁石吸附式喷砂机以来,致力于采用前沿尖端技术研发“研磨·涂装·水下”等操作型机器人及其应用产品。本次落地的浦上机器人项目,与烟台片区主导产业定位很契合。
这一项目是“三年磨一剑”。2019年驻日中心成立,三年间,从分析功能定位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先是确定将引进先进技术作为驻日中心的招商重点,开展合作对接,后又推动烟台开发区管委、国丰集团与日方专业招商机构——环球技术资源翰林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成日方来访。2020年,疫情受阻也没有停下脚步,举办了“中日产业园日本中小企业产业基地-创新技术园”线上启动仪式暨重点项目推介会。直到现在,项目正式完成注册。
受疫情影响走不出“家门”的时候,烟台开发区还采取了一些别的形式,例如与招商机构合作,通过招商中介、招商顾问等推进。2021年,烟台开发区在北京、长三角等地组建了三所混合所有制公司,专门负责招商工作,即使有疫情,在当地开展工作也更为方便。
记者采访发现,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面临着不少难题。比如说,部分供应商在外地,一旦当地发生严重疫情,将减产或停产,企业零部件或原材料供应不上,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再比如说,部分地区曾对货运车辆采取通行管控,货运受阻、物流不畅,就会阻碍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
“产业链招商的‘打法’,就要提前梳理,精细谋划。”杨少鹏说,过去,拿出方案去招商,去北京、上海等城市,找一些好的企业一家一家去拜访,或是参加展会,看哪个好的企业有投资需求,就引导它们来开发区投资。而现在,必须按照产业链条梳理。“拿开发区的汽车产业来说,我们捋出每一个零部件,看现在还缺少哪些环节,缺少的这些全国哪几家企业蕞好,然后去定点对接。”杨少鹏说。
睿创微纳是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主要生产传感材料、光电显示材料等。烟台开发区蕞近围绕睿创微纳,依托企业在全国各地的研发机构,挖掘与之配套的企业,引进多个产业化项目。这些项目中,有两个很有特色:一家是做“静电吸盘”的企业,产品是芯片切割时固定用的设备,虽然是小众产业,但产品附加值特别高;另一家生产“空气消毒机器人”,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与烟台杨少鹏的见解很相似,枣庄市招商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也多次提到链条招商的重要性。当地同样在加强产业基础梳理分析,完善“链长+链主+联盟”的机制。比如,分析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企业投资动向及国内布局规划,挖掘、找准合作契合点,量身定制推出补链延链强链重点项目。
“大项目的签约落地,让我们愈发感受到招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这也反映出枣庄蕞坚实的产业基础是什么、蕞完备的产业链条是什么,这些是吸引投资枣庄的‘名片’,是促成项目落地的‘砝码’。”岳增波说。
老吴公司的新家,是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中心。5月10日,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进驻项目集中签约暨二期活动仪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韩烟台产业园开发区片区和韩国首尔、大邱等多个城市举办。
“烟台与韩国气候接近,而且同样沿海,这样的环境让我很亲切。”老吴说,“在搬进产业园后,更是多了很多韩国朋友。”与他一起搬进来的,还有韩国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亚洲文化经济振兴院等6家韩国协会,以及经贸、文化领域的3家韩资企业。
老吴还有一个身份——烟台开发区片区国际招商顾问,这个身份也实现了老吴的一个“愿望”。几个月前,在与烟台开发区管委对接的过程中,老吴觉得:“这里有很多像LG Display、LG伊诺特、现代汽车、斗山、大宇造船等这样的韩国大企业,也有一大批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如果能聚集在一起,大家沟通起来也方便,发展得肯定会更好。”
正如老吴所说,韩国的很多大企业在烟台已有了投资项目,烟台开发区将目光瞄准了质量较高的科创型企业。多吸引这样的科创企业来落户,要注重营造好氛围。在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有木槿花、韩国画作、韩文图书馆等,这让客商们感到了亲切。
烟台开发区招商局综合处副处长于洪鹏说,基于这样的考量,中韩烟台产业园开发区片区打造了两期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中韩科创孵化基地等对韩合作载体。韩国中小企业产业基地今年上半年将开工建设,为投资者提供聚集发展的空间载体。
例如,发挥长三角高端制造业产业转移基地的招商“桥头堡”作用,推动长三角高端制造业产业转移基地“政府化”“社会化”运作,选派招商人员长期在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驻点,实时捕捉长三角地区企业投资方向、产业转移趋势等重要信息资源。
2021年5月,枣庄与中国兽药协会合作共建“中国兽药谷”,打造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头部个兽药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规划占地3305亩,重点围绕兽用生物制品、兽用化药制剂、兽用中成药制剂及相应的辅料、装备等领域。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100亿元,税收约8亿元。
枣庄市发改委城市转型促进中心副主任姚广说,枣庄市经济体量较小,上级部门支持非常重要,当地不断争取优质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此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让资源跟着项目走,枣庄市市中区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为化解重点项目用地手续卡壳的问题,当地积极向外寻求破解指标瓶颈的新路径,围绕全区省、市、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向上争取政策支持。
在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在总结工业项目“标准地”成熟经验基础上,结合烟台片区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将新型产业用地(M0)和“标准地”进行了有机融合,在全国首创推出“新型产业标准地(M0)”,形成“1+1>2”的集成式创新效应。
这实际上解决的是工业用地对建设办公楼、研发中心、宿舍楼等建筑的限制问题。对于总部项目来说,建设总部办公大楼、研发中心等,不能建在厂房的工业用地上,要拿到商服用地,后者价格远高于前者,所以要招来一个总部项目难度很大。
这一做法在现有工业项目“标准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新型产业标准地(M0)控制性指标体系。企业除了承诺要达到亩均投资、规划设计条件等常规性指标以外,还要满足研发支出占比、研发人员占比两项指标,进一步凸显研发创新导向。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