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街丨街面忆往
“吃瓦片”和“地皮房”是两个老词儿,两者之间关系紧密。
吃瓦片,是北方各地对出租房屋、吃租金的形象比喻。靠出租房屋补充和维持生计是很多有产阶级蕞常见的做法,但这里说的吃瓦片,不是简单的零散房屋出租,业主也不是普通百姓,而是指别无他业、将房租做为唯一生活来源的房东们。此风兴盛于清末,旧时官绅后裔和八旗子弟,很多人不仕不农、不商不工,提笼架鸟、游手好闲,出不了力,又什么也不会做,坐吃山空,很多人年老体弱后,只得靠出租多余祖产为生。因为这些人往往祖产甚为丰厚,有大量的房屋闲置,靠房租足可养老,这就是人们说的“吃瓦片”。
据《烟台房地产志》(讨论稿)记载:烟台开埠后,外来资本涌入烟台,经商者日渐增多,而奇山所坐地户的后裔比不得外来的资本家头脑灵活,因而很多原先经商的坐地户便由经商转为建房出租,比经商获利更快、更多。民国以后,吃瓦片在烟台风行一时。
建房出租,并非民间的零散房屋出租,而是批量建房、规模化出租,既有民居也有商铺,普通老百姓是做不了这种事的,实际上这是烟台房地产业的一种早期形态,也是旧时房地产开发的一种雏形,当时的烟台北马路公利市场的经营方式就是如此。这种建房出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
只有土地、没有房屋怎么办?这就产生了“地皮房”。当时烟台有很多的土地所有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自己投资建房,而单纯出租土地,收入十分微薄,于是想到了与人合作建房,有的是将建好的房屋和承建商按比例分配,还有一种就是房屋产权属于土地所有人,而承建商具有约定时限之内的房屋经营和使用权,期满后承建商将房屋交回,房屋的产权和经营权归土地所有人所有,土地所有者继续经营出租吃瓦片。这样承建商免去了购买土地的巨额投资,土地所有人也省去了建造成本,而房屋的设计方案由甲乙双方共同确定并报批,勘探设计建造配套等若干费用均由承建者负担。有资料记载,清末(烟台)工商业迅速发展,房屋十分紧缺。奇山所城一些坐地户遂趁机经营地皮房。工商业者出资,坐地户出地皮,房屋建成后,由承建商经营15-20年,期满后房屋由土地所有人继续经营出租。地皮房的质量往往较差,当时建地皮房的人除一些经商的,还有一些专门经营房产的人和商铺,一些生意好的木瓦作坊在经营建筑的同时,大量建造地皮房高价出租,从中渔利,如永来兴作坊、德成作坊,都是烟台的大作坊,都拥有数以千计的地皮房,常年出租,获利甚巨。
显然,地皮房是特定历史时期房屋供不应求的产物,吃瓦片和地皮房像一对孪生姐妹,有了地皮房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吃瓦片。吃瓦片和地皮房同存共荣的商业模式一直延续了很多年,直到现在也没有消失,只是换了别的名称而已。
图为 8月17日烟台晚报《烟台街》报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