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烟台福山:“五大优势”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admin9个月前 (09-28)烟台产业信息16

  山东长裕玻璃有限公司现代化车间。王植磊/摄

  赵侃刘宏本报记者尹明波山东烟台福山区锚定全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紧扣“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认线”城市建设格局,努力从战略、产业、平台、项目、政策5个层面构建优势,大力发展新时代县域经济,扎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走出一条以县域振兴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接续推进“双城驱动”塑成战略优势“战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总方向。烟台市‘12335’城市建设格局确定的14个方面重大工程中,我区以‘夹河新城’和‘夹河景观带’两大工程建设独占两席,凸显了福山在全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福山区委书记李金涛介绍说,事实上,福山区自2020年提出“双城驱动”战略后就拉开了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全方位、高水平产城融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帷幕。南部夹河新城。跻身全市“九大片区”之一,创新实施“国有投资公司+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进世界500强、央企中铁建投合作进行近200亿元的一二三级联动开发,2021年,以完善新城城市功能和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为目标,推进实施了懿荣中学、东关大桥、夹河生态园排水等总投资18亿元的12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围绕文体创意、休闲旅游、医养健康、创新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总投资约260亿元的17个重点产业项目。北部智造芯城。抢抓省级国际招商产业园机遇,推进片区内招商引资、净地储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优化“政企合作”,全面实施“标准地”招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轨道交通等产业,全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善、影响力较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夹河景观带。紧密对接全市“以水兴城、携河发展”战略布局,依托夹河新城开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实施水系治理、景观提升和功能性开发利用,打造以内夹河为轴线公里范围为核心控制区的沿河14公里城市景观带和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聚力锻造优势链条塑成产业优势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心骨”。福山区制造业基础雄厚,在全市及自身历史发展定位中,始终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区为己任。经过多年的发展,2021年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共实现产值297.5亿元、增长11.6%,占规上工业比重57.9%;实现利润20.2亿元、增长10.9%,占规上工业比重57.7%。在重点产业链条锻造方面,坚持以汽车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延链”“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形成了变速器、转向机、线束、车灯、冲压件、汽车内饰六大产品集群,产品种类220多种,是全市蕞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部件产业基地”和“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聚区”;2021年,全区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63家,实现总产值189亿元,增长4.8%。同时,该区深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内涵,坚持产业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物流,提升对先进制造业的服务水平。现代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快递物流和城乡配送等业态模式竞相发展,物流产业在不断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向物流贸易、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转化,正积极谋划黄渤海国际物流港等具有变革性的大项目,努力打造“双循环”格局的重要节点。优化提升园区功能塑成平台优势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放眼烟台,福山区优势得天独厚,高新区福山园、福山经济开发区、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福山片区三个省级园区发展成掎角之势,为福山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塑成了显著的平台优势。高新区福山园。园区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新增32户,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新增5户,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新增9户,纳税过千万的企业新增2户,优质的产业项目成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开发区。共入驻各类企业14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户,“十三五”期间,53个总投资17.7亿元的产业项目陆续投产,培育了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瞪羚”企业。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福山片区。自2019年申报获批后迅速推进,围绕中交泓福、高端石油装备、中南高科等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建成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轨道交通等产业的重要平台,全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善、影响力较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塑成项目优势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力”。为打造“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企业”的良好环境,有效提升重点项目建设速度,福山区强机制、优服务、破梗阻,畅通项目推进的各个环节,全面铺开项目建设的热烈场景。区级领导“全上阵”破解瓶颈。福山区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挂帅”,区级领导“全上阵”包帮责任制,由区委书记、区长对重点项目总牵头负责,同时结合项目国土、规划、环保、征迁、施工、资金等各方面问题的实际情况由区委、人大、政府、政协4个系统领导进行包帮。今年以来,27名区级领导对85个重点在建项目包帮推进,协调解决项目推进瓶颈问题,确保项目按期完成节点任务,早日建成投产。“双特派员”全流程跟踪服务。在区级领导包帮基础上,从各项目牵头部门选派专门科级干部作为重点项目包帮服务特派员,负责全程跟踪推进项目建设;从职能部门选派专门科级干部作为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特派员,为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供指导和帮助,“双特派员”以高效、优质的包帮服务为项目“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全区55名特派员走出办公室,深入开展“上门问需”走访活动,一季度推动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完成节点任务,开复工率达到95%。“三张清单”全覆盖一体推进。为充分打好提前量,及时破解项目“卡脖”问题,对总投资1100亿元的85个省市区重点项目,按照“在建项目”“观摩项目”“拟建项目”“在谈项目”4个类别分别列出“项目清单”“问题清单”“督办清单”3张清单,对“清单”内项目实行日调度、周通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存在困难等,明确责任主体、结办时限,打通项目推进各个环节,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目前,4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20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519亿元的23个建设类省市重点项目,全年将完成投资80余亿元,实现项目开复工率和投资完成率两个100%。联席会议“全方位”统筹力量。项目管理部门、区级领导定期组织审批部门、问题涉及部门、项目方、特派员等项目推进“主力”召开联席会议,就制约问题,逐项分析研究,定责任部门、解决措施、完成时限等,确保项目签约落户、手续办理、工程建设、投产投用等重要节点环环相扣、压茬推进。截至目前,已组织召开区级层面会议4次、部门层面会议9次,项目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或明确了推进路径。强化制度集成创新塑成政策优势政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福山区充分发挥政策拉动效应,深入贯彻国家“双减”、六方面33条和全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三批政策清单”,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措施,释放37条政策红利。同时,建立28个区直部门政策落实周通报机制,统筹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高效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该区共落实政策235条,其中对上争取类133条、贯彻执行类102条。政策优势提供了发展的支撑力和推动力。202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5.8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56:48.9:44.5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82亿元、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33家,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11.8%;外贸进出口176.8亿元、增长25.1%;本外币存贷款余额690.34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福山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00亿元、400亿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4.8亿元、年均增长4.5%。2016年~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万元、年均增长7.7%。同时,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约束性、控制类指标稳步下降,连续三年上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在我国,县域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正所谓“县域强则省域强、省域强则国家强”。“针对产业结构、资源要素、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我区将继续抓好县域经济全面振兴工作。”李金涛表示,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次要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建设,全面塑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发展优势,接续实施“双城驱动”战略。“此外,我们将加快推进‘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质要素资源,推动形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期号:4072】【版面:08】【作者:赵 侃 刘 宏 尹明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Copyright 中国经济导报网京ICP备09051002号-1京公网安备 735号

  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投诉电话;举报投诉email: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yantai.021cf.cn/index.php/post/6990.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烟台日报」烟台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园迎来开园一周年创新发展硕果累累——融入国家战略 拥抱“北斗+”产业蓝海

「烟台日报」烟台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园迎来开园一周年创新发展硕果累累——融入国家战略 拥抱“北斗+”产业蓝海

  2020年9月29日,由烟台市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烟台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建的烟台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园正式开园,为烟台北斗产业发展史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产业园迎来了开园一周年的“生日”。走进园区,记者感受到的是处处充盈的创新活力与发展热潮。   一年来,园区聚焦北斗及“北斗+”技术应用,推进园区建设、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招...

中韩(烟台)产业园沁水服务中心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牟平区)配套基础设施崔山大街(大窑路-三八河路)路灯安装工程(预采购)竞争性磋商公告

中韩(烟台)产业园沁水服务中心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牟平区)配套基础设施崔山大街(大窑路-三八河路)路灯安装工程(预采购)竞争性磋商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招标项目山东项目中韩(烟台)产业园沁水服务中心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牟平区)配套基础设施崔山大街(大窑路-三八河路)路灯安装工程(预采购)竞争性磋商公告2022-12-09 22:09:02项目所在地: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   中韩(烟台)产业园沁水服务中心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牟平区)配套基础设施崔山大街(大窑路-三八河路)路灯安装工程(预采购)...

做到两统筹夺取双胜利芝罘区:云储新能源数字储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开工

做到两统筹夺取双胜利芝罘区:云储新能源数字储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开工

  (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 通讯员 李苏乘 摄影报道)昨日上午,芝罘区云储新能源数字储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开工。开工仪式现场,挖掘机、土方车、运输车整齐排列,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热潮。   芝罘区云储新能源数字储能装备产业园项目位于卧龙园,车山路以南、兴广街以北、勤河以东、安卡米服饰和明宝电子厂区以西,由山东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

商务视界中韩(烟台)产业园深耕对韩合作

商务视界中韩(烟台)产业园深耕对韩合作

  新闻山东新闻山东各地   原标题:商务视界中韩(烟台)产业园深耕对韩合作   原标题:商务视界中韩(烟台)产业园深耕对韩合作   1月4日-5日,烟台市商务局副局长杨炳伟带队赴青岛,走访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釜山市政府等韩国政府、商协会驻山东代表处,推介烟台市投资环境及中韩(烟台)产业园。各机构均表示,烟台...

山东发布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区烟台市芝罘区成功入选

山东发布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区烟台市芝罘区成功入选

  原标题:山东发布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区 芝罘区成功入选   大小新闻客户端7月2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 通讯员 贾小林)昨日记者获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入库培育工作的通知》,公布了山东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区)名单,芝罘区成功入选。   芝罘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千兆光网、5G...

山东招远经济开发区

山东招远经济开发区

  投资沃土、创业福地。热诚欢迎广大企业客商前来投资发展!   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2011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政策。辖区总面积40.28平方公里,控制面积130平方公里,区内总人口12万人。 招远经济开发区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形成了黄金、轮胎、电子、食品和机械制造五...

山东栖霞经济开发区

山东栖霞经济开发区

  投资沃土、创业福地。热诚欢迎广大企业客商前来投资发展!   山东栖霞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区总面积60.98平方公里,园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已完成19.18平方公里的详细规划,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开发区现已完成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ISO9001和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山东热榜·强市上半年丨三次产业山东唯一全面增长烟台是这样做到的

山东热榜·强市上半年丨三次产业山东唯一全面增长烟台是这样做到的

  8月6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烟台市生产总值为3457.44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实现由负转正,比一季度提高6.1个百分点,分别比全省(-0.2%)和全国(-1.6%)高0.6和2个百分点。面对疫情冲击,上半年烟台市三次产业发展更加均衡,也成为全省16市中实现三次产业全部增长的唯一城市。三次产业对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