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高新区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
水母网9月15日讯(记者 李波 范祖康)14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高新区专场。今年以来,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新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聚焦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要事项,以“加压奋进、勇争一流”为目标,以“提标提速、提质增效”为导向,加快推进全市“三明三强”大会承诺事项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跃升的良好态势。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7%,税收占比90%,收入增幅及税收占比均列全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列全市第5位;规上服务重点行业营收增长30.3%,列全市第6位。
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突破
工业设计小镇和世界设计公园进入实质推进阶段。7月23日,总投资12.6亿元的工业设计赋能示范区签约落地,划分为智能制造、总部经济、电子信息3个主题示范园区。目前智能制造赋能示范园区已进场施工。世界设计公园既有建筑改造和烽火公园一期建设已于8月中旬完工,世界设计产业组织和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近期将入驻办公,目前正在筹备世界工业设计大会。
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两大产业园建设。围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布局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项目14个、航空航天产业项目6个。组建了城市更新公司,高标准规划了3平方公里航空航天产业园和7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
与东方电子合作,全力加快“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校区”试点建设。发挥东方电子能源数字化管理技术优势,抢跑“双碳”赛道,依托东方智能科技园加快建设“零碳园区”,试点打造零碳社区、零碳校区,争取明年一季度建成,为全市智能低碳城市建设打造样板、作出示范。
一批增动力、促发展的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深入实施工业经济5年倍增计划,坚持对外招大引强扩大增量、对内扶持企业优化存量“双轮驱动”,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调优、发展动力增强、质量效益提升。
产业链条精准招引。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聚焦航空航天、医药健康、工业设计等特色产业,开展线上线余次,一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上半年,新引进三类500强5个、过10亿元项目11个,实际使用外资9360万美元、同比增长84%,完成全年任务的78%,列全市第3位。
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提速。坚持在建项目“能快则快”、储备项目“应开尽开”,举办4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49.58亿元的27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省、市重点项目开复工率均达到100%,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90%、75%;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1.7亿元,圆满完成半年承诺目标任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推进综合评价列全市第4位,获重点项目管理奖补资金220万元。高新区航天卫星研制项目、中集海工院经海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代表烟台市迎接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现场观摩,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
真金白银政策激励。出台突破发展工业经济、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市场主体3个招商惠企扶持政策,实现了对新招引项目和区内所有企业的政策支持全覆盖。落实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筛选205家规上工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由11名县级领导干部、20个部门共同包保,印发4批政策包,深入企业宣传发动100余次,兑现产业发展扶持资金6100多万元,落实减税降费3.06亿元,其中区级1.5亿元,有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促企业膨胀发展。组织28家区内企业参与全市汽车消费券、餐饮消费券、家电消费券活动,发放惠民消费券100万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市1.7个百分点,列全市第3位。
倾心聚力强化要素保障。在全市率先出台支持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若干措施,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鼓励引导银行机构不断加大对民生、中小微企业等普惠重点领域投放力度。上半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3.2亿元,占比较年初提高5.18个百分点,列全市第1位。加快城市更新,全力盘活低效用地,强化用地保障,处置批而未供土地40.38公顷、闲置土地4.14公顷、低效用地4.46公顷。同时,利用闲置厂房承接优质项目,国家轻量化中心先进复合材料研发基地、智能装备生产线研发制造等项目盘活闲置厂房2.5万平米。
一批激活力、育动能的创新资源要素持续集聚
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药物高研院改建和新建项目工程进展迅速,完成投资约8亿元,获建设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成为全市两家获批单位之一,被认定为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大创园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烟台高新区韩国海外孵化器项目签约落地,1号创客空间获批全国版权示范园区。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总数实现翻倍。绿叶制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获评优秀,是全省唯一一家获评优秀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市级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9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获批数量列全市第3位。
企业孵化培育实现突破。推进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启动“送智赋能、创享未来”创业企业能力提升工程,4家企业入选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新增省瞪羚11家、省“专精特新”16家、市“专精特新”27家,创历史新高。
创新能力实现提升。兑现科技扶持和人才补助资金2700余万元,引进大学以上人才1215人,新增发明专利370件、增长16.7%,2项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航天513所、东方蓝天钛金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1%,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比达6.9%、提高1.5个百分点,技术合同成交额6.9亿元,科技创新指标均居全市前列。
一批惠民生、保底线的好事难事办实办好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面抓好10项35件为民服务实事,高新区医院、海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启用,杏坛中学招生,崇文小学、阳光幼儿园新园完成主体建设,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比和学前教育公办率半年考核位列全市第1位。以解决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投诉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群众反映问题解决率、满意度稳步提升,6月份热线位。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13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工,完成投资7.5亿元。马山、北寨12.77万平米安置房按期交付,疾控中心高标准启动建设,总投资3.1亿元的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全面开工。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打造“一点一片”文明典范示范片区,建成全市首个儿童文明实践广场,创城工作列全市第2位。
底线工作持续守牢。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完成辛安河海景酒店、创业小宅隔离点改造,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全力抓好防火、防汛等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统筹抓好信访维稳、生态环保、债务化解等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下步,烟台高新区将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积极融入、主动践行市委“1+233”工作体系和“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系列部署要求,以“奋勇争先、决胜全年”为目标,全力提标提速、提质增效,力争主要指标增速全市领先,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