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烟台发布|栖霞:聚力突破、勇开新局建设山清水秀幸福新

admin9个月前 (09-28)烟台产业信息18

  9月22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栖霞市专场——聚力突破、勇开新局,建设山清水秀幸福新栖霞。会前,播放了栖霞市城市形象宣传片。栖霞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永刚介绍了栖霞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栖霞市发展改革局局长宋少鹏,烟台市生态环境局栖霞分局主要负责人车晓辉,黄渤海新区松山产业园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李江回答记者提问。

  去年,栖霞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荣获“二等奖”,群众满意度全省排名26位、提升49个位次。

  今年以来,栖霞市深入践行“三明三强”要求,锚定“1+235”总体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具体来讲,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上半年7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栖霞市有5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5%、居全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居全市第5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高于任务目标5.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居全市第1位。疫情防控“五大能力”全面提升,守牢安全生产、护林防火、生态保护、金融风险、防汛防灾等一排底线

  ◆加快项目建设。总投资410亿元的80个重点项目开复工率100%,上半年4个省级、5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85.4%、81.5%;超前谋划储备了下步182个债券项目;成立元融、元汇两个国有平台公司,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加快城市更新。老城区14条主干路、4条断头路全面铺开建设,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10月份全部通车;“三河”综合治理日新月异,商业街、古镇都两个区域1092户顺利拆迁;制定棚户区三年改造计划,小雾滋夼、翠新家园完成回迁安置。滨湖新城“四纵四横”路网、5个棚改、红色文化人才培训基地、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

  ◆加快乡村振兴。今年完成100个美丽乡村示范工程、238.8公里“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413个村庄供水一体化、389个村庄的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和21712户清洁取暖改造,实现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人居环境的大提升。

  ◆打造园区载体。按照“一年拉框架、两年出形象、三年成体系”的目标,坚持高境界编制规划、高标准配套设施、高质量提供服务、高效率运营管理,全力推进松山产业园建设,目前园区路网、管网、5G基站、新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起势,项目招引初见成效。

  ◆突破工业经济。召开全市突破工业经济动员大会,在抓工业就是抓就业、抓工业就是抓财政、抓工业就是抓民生、抓工业就是抓稳定上统一了思想,配套工业突破三年行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用三年时间重塑栖霞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

  ◆狠抓招商引资。出台招商引资奖励扶持办法,制定项目联审机制,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聘请6名招商顾问,全力突破招商引资,重点抓好泰和新材产业园、同兴产业园建设,力争年内落户高质量项目10个以上。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新一中、新人民医院开工建设,中医医院新院区即将投入使用,两处新热源建设顺利推进;完成两处广场改造、城市夜景提升,规划建设“五大公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全力解决群众诉求。新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12345热线%;发挥“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作用,打造“全科服务”窗口,健全社会矛盾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实现“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

  ◆倾力做好为企服务。认真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市级专员累计为企业解决困难问题88个。推出政务服务掌上办系统,减少企业和群众多次跑腿现象70%以上,大厅现场咨询量日均减少80%左右。

  ◆树立良好用人导向。在全市叫响“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功过”,聚焦重点项目、重要工作,开展嵌入式考察,一年调整干部1063名,提拔晋升772名,其中一线名,真正让有为者有位。

  ◆持续强化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四大”活动,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优良作风,查处“四风”问题,扬正气、刹歪风,干部精神面貌进一步好转。

  ◆切实强化督导考核。建立10个指挥部、6个专班“10+6”工作体系,组建市委督考委,重点工作每月一督导、每季一观摩、定期打擂台,严格兑现“红白旗”,形成比着干、抢着干的良好格局。

  胶东在线:栖霞作为烟台“生态功能涵养区、永续水源地”,2021年获批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栖霞市将如何践行“两山”理论,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一方面,围绕建设绿色栖霞的总体要求,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和农村污染治理力度,全力打好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为85%,林木覆盖率达到70%,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另一方面,按照“1+235”总体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当中,合理规划整合自然生态资源,将全市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精心谋划、综合治理、改造提升,不断夯实绿色高质量发展基础。

  推动栖霞“绿色家底”的先发优势转化为产业生态化的品牌亮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以头部产业为主,将二、三产业的转化优势融入到农业生产中,丰富“两山”转化路径,立足“苹果之都”独特优势,探索延伸产业链,以科技助力苹果资源价值转化。以建设全国苹果产业先行区、示范区的战略高度,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以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村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以“苹果革命”为主路径,深入实施苹果全产业链提升计划,推动栖霞苹果产业链相加、供应链相通、价值链相乘,积极构建栖霞苹果三产融合体系、绿色生产体系和创新经营体系“三大体系”,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数字智慧化果业,实施文旅产品创新战略,始终走在苹果产业发展的前沿,探索一条以“果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栖霞道路”。

  围绕构建“一核、一带、多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一是以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形成城市生态绿核,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源涵养能力,调节局部气候,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打造周边城镇的“绿肺”。二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依据不同区域环境功能定位,严格控制生态空间内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建设和开发活动,加大对区域内具有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的自然保护区、森林、河流、湿地、水库、水源涵养地等生态资源和生态空间的保护保育力度。三是打造“水清、岸绿、人居”的绿色生活环境,重点实施生态修复、生态缓冲拦截、污水整治、饮用水水源地精细化与规范化管理、水资源保护公众教育与宣传等系列工程;同时,加强多方资金筹措,强化部门协同配合,持续提升栖霞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四是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以栖霞牙山自然保护区、艾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开展监测及科研工作,进一步完善保护地的基础资料收集和信息体系建设工作。

  一是实现“田园乡愁”和现代文明交融。立足“乡村记忆”工程,对栖霞市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促进现代生态文明与地方特色传统农耕文明融合,将康养产业注入栖霞特色元素,让乡村回归乡村;促进“苹果文化”与生态文明的有机融合,从而打造“生态佳”到“生态+”的新业态;以培育新时代“新农人”为出发点,“村规民约”贯穿始终,不断提升“新农人”的文明素质。二是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通过集乡村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拉动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苹果节为契机和纽带,推动乡村旅游与乡村建设、精品农业、乡土文化相融合,发展特色农产品、观光采摘、农活体验、农事节庆、民俗文化等业态。三是促进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分别以“健康管理、医疗医药、康复智能、养老养生”四个维度来进行区分,大力开发户外运动项目,依山就势建设融合环境、重在自然的景观温泉。四是推动管理服务创新突破,构筑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打造核心旅游板块,树立“全域”的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依托苹果港、苹果物流基地的优势,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打造服务胶东五市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一方面,创新推行要素生态化配置改革。推动“两山”建设的长效保障制度,进一步构建以环境保护为核心、以生态贡献为标尺、以资源要素为动力的生态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创新农村三产融合与“两山转化”的机制与模式,为深入推进栖霞市三产融合发展、构建“两山”体系、加快绿色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建立“两山论”的乡村振兴供给体系。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高“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两山论”与栖霞市乡村振兴发展紧密联系,在生态机制、社会主体参与和政府政策支持的作用下,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烟台日报: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栖霞与黄渤海新区合作共建松山产业园,松山产业园建设对栖霞发展有何意义,下步将如何规划建设?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yantai.021cf.cn/index.php/post/5400.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商务局】加速崛起!中韩烟台产业园一年新引进45个韩资项目

【商务局】加速崛起!中韩烟台产业园一年新引进45个韩资项目

  烟台时刻12月30日讯(融媒体记者 王向荣 摄影 李刚)12月30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19,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之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中韩烟台产业园建设推进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赵新志介绍了中韩烟台产业园这一年的发展成果。   中韩烟台产业园是全市首个国家级国别特色园区,承担着对接中韩发展战略,打造高端产业发展平台的重要职责。...

【聚心智造】烟台市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开园

【聚心智造】烟台市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开园

  原标题:【聚心智造】烟台市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开园   随着“智能制造2025”作为国家战略被提出,对整个制造业向高端迈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成为整个产业乃至国家的诉求。在企业转型需求日益迫切的形势下,烟台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在2018年8月16日正式开园,并在烟台市开发区五指山路1号举办了隆重的开园仪式。天心天思集团山东公司作为“智能制造产...

中电智谷产业园: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中电智谷产业园: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大众网记者 牟玺陆 通讯员 张建锟 烟台报道   在夹河·幸福新城区域,中电光谷集团倾力打造的中电智谷产业园正逐渐崭露头角。8月22日上午,大众网记者来到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化工路以东的中电智谷产业园,该产业园以智能制造为核心,致力于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并形成一个涵盖五大核心领域的智能制造产业新生态。   “中电智谷产业园总占地面积为201亩,其...

中韩(烟台)产业园简介

中韩(烟台)产业园简介

  中韩(烟台)产业园依托烟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和烟台空港、烟台港西港区等重大交通设施,规划两个核心区和两个拓展区,总规划面积 80.4 平方公里。   两个核心区:西区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范围内,规划面积 37.5 平方公里,东至黄海,西至三亚路,南至桂林路,北至烟台港西港区南边界。发挥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中韩合作高地谱写发展篇章|20余家中外媒体见证中韩烟台产业园发展成就

中韩合作高地谱写发展篇章|20余家中外媒体见证中韩烟台产业园发展成就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7日讯今天下午,由######烟台市委宣传部、烟台市商务局主办的中韩烟台产业园推介会暨媒体行启动仪式。来自中韩的近30多家媒体参加了启动仪式。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商务局局长、投促中心主任陈新姿主持推介会,并通过视频宣传片全面展示中韩烟台产业园建设成果。产业园开发区、高新区、牟平区片区负责人分别对各产业园片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推介。...

中鼎贝特集团

中鼎贝特集团

  山东大学国际产业园由山东大学、青岛高新区管委、中鼎贝特集团共建,项目位于青岛蓝色生物医药国际领航区核心,占地545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亿元,重点以生物医药、精准医疗产业为主,兼顾软件信息和高端装备产业,主要建设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红岛分院、孵化器、加速器、大师工作室、总部基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研发实验中心、商业配套、国际公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际产业园区,并...

全力冲刺!烟台黄渤海新区重大产业园建设正酣

全力冲刺!烟台黄渤海新区重大产业园建设正酣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项目建设始终是烟台黄渤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快速跃迁的突破口,更是实现突围奋进、重塑发展动能的强力引擎。时下临近年末,黄渤海新区在建重点项目开足马力全速冲刺,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全力攻坚决战决胜,确保圆满完成重点项目建设全年目标任务。   12月6日,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建设现场,目之所及皆井然忙碌。建筑...

助力栖霞工业经济腾飞松山产业园将建设成为园区共建新标杆

助力栖霞工业经济腾飞松山产业园将建设成为园区共建新标杆

  9月22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栖霞市专场。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栖霞松山产业园以“基础设施先行、项目建设为王,规划适度超前、要素保障支撑”为理念,将打造烟台园区共建的新标杆。   栖霞市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李江介绍,松山产业园是栖霞市与黄渤海新区以类飞地模式合作共建的经济园区,园区的成立将有助于全面振兴栖霞的经济,充实有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