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说0920pdf
01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说0920.pdf
2021-06-08发布于北京
01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说0920.pdf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1 概述 5 1.1 基本概况 5 1.2 6 2 现状调查与评价 9 2.1 地区建筑风格分析 9 2.2 现状建筑综合调查 21 2.3 建筑产权状况分析 30 2.4 仓山地区教育设施与公园的情况 33 2.5 现状用地分析 35 2.6 现状空间景观分析 40 2.7 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比较分析 42 2.8 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的要求 49 3 总 则 52 3.1 规划依据 52 3.2 规划原则 52 3.3 规划范围 53 4 历史文化价值评述 53 4.1 近代福州商贸中心 54 4.2 福州地区辛亥 策源地 54 4.3 福州近代城市史上的重要片区 54 4.4 具有百年发展历程的多元社区 54 5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55 5.1 文物保护单位概况 55 5.2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原则 57 5.3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 58 5.4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 63 5.5 文物古迹的合理利用 64 6 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66 6.1 历史建筑基本概况 66 6.2 优秀近现代建筑保存状况与问题 67 6.3 保留历史建筑的保护 70 7 历史风貌道路和街巷的保护与控制 74 第 1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7.1 街道与街巷风貌现状 74 7.2 道路与街巷风貌评价 76 7.3 风貌道路、街巷的保护原则 77 7.4 风貌道路的保护与整治内容 77 7.5 风貌街巷的保护 78 7.6 古石阶街巷的保护 79 8 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与控制 80 8.1 古树名木的保护 80 8.2 古井的保护 83 9 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式规划控制 83 9.1 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 84 9.2 保留历史建筑和一般历史建筑 84 9.3 其他建筑 84 9.4 必须拆除 85 10 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范围规划 85 10.1 上位规划规定与调整 85 10.2 保护范围的划定 86 10.3 重点保护要素 86 10.4 保护要求 86 11 功能定位与土地使用 87 11.1 地区的的发展需求 87 11.2 功能定位 88 11.3 功能结构规划 88 11.4 用地调整规划 90 12 人口与公共 设施规划 92 12.1 社区与人口控制规划 92 12.2 公共 设施现状 92 12.3 公共 设施规划 93 13 业态引导规划 95 13.1 现状 95 13.2 相关案例经验借鉴 96 13.3 与周边历史文化街区比较分析 98 第 2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13.4 业态分布规划结构 98 13.5 仓山地区的商业业态主题及类型 100 14 道路交通规划 101 14.1 规划范围及周边道路骨架 101 14.2 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 101 14.3 地下空间与轨道交通 102 14.4 规划目标 103 14.5 道路系统规划 104 14.6 交通设施规划 106 14.7 上藤路红线 闽江 及两岛之间的交通 108 14.10 停车场规划 109 15 高度控制规划 109 15.1 地区建筑高度现状 109 15.2 建筑高度控制原则 110 15.3 建筑高度控制内容 110 16 绿地系统控制规划 112 16.1 规划目标 112 16.2 规划原则 112 16.3 绿地系统规划 113 16.4 绿化植被配置 113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14 17.1 总体概述 114 17.2 规划原则 115 17.3 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16 18 风貌控制引导规划 122 18.1 建筑风貌控制 122 18.2 风貌道路的保护与整治 127 18.3 规划控制和设计引导 129 18.4 其他元素控制要求 130 19 旅游发展及文化遗产展示利用规划 131 第 3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19.1 原则、背景及目标 131 19.2 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展示利用策略 133 19.3 展示规划结构 134 20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36 20.1 电力工程设施规划 136 20.2 通信工程规划 139 20.3 给水工程规划 141 20.4 雨水工程规划 144 20.5 污水工程规划 145 20.6 燃气工程规划 146 20.7 工程管线 地块控制与容量指标规划 155 21.1 开发控制单元 155 21.2 土地使用兼容性和各种用地的适建性 155 21.3 建筑容量控制 156 21.4 建筑密度 157 21.5 绿地率 157 21.6 地块停车位 157 21.7 建筑退让 158 21.8 建筑间距 158 21.9 建筑色彩控制 158 22 规划实施策略和措施 160 22.1 规划实施策略 160 22.2 经济发展策略 161 22.3 搬迁和安置 建议 162 22.4 规划实施时序 163 第 4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1 概述 1.1 基本概况 1.1.1 区位分析 烟台山位于福州仓山区闽江南江滨,海拔46.15m,南望五虎.北眺三山。具 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的景色,是整个福州古城传统中轴线序列组织的结尾。 仓前一带古名天宁山,明洪武年间盐商在江南桥南面傍山麓一带设盐仓,称 盐仓前,因此也称仓前山。烟台山一带水上交通便利,曾是福建省对外经济文化 交流的重要窗口。明弘治十一年(1498 年),外国人在舍人庙以东辟新港以停泊 商船,称泛船浦。 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烟台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 美的自然景观条件而为 所盘踞,逐步形成福州的领事区、外贸 和航 运中心。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英国在烟台山首设 ,至20 世纪初,境内 共有英美法德俄日荷等17 个 的 (或 处)。光绪年间,烟台山已有外 国商行30 多家,如汇丰、渣打银行等。西方 会、天主 也纷纷派传教士 来烟台山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1920 年以后华侨办实业和进行房地产投资也 成为主要建设活动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一批风格多样、造型美观的近代西式建 筑在烟台山拔地而起,奠定了烟台山建筑风貌和环境特色。 1.1.2 历史文献相关描述 由清人郑思控纂的《藤志稿》,经 蔡人奇撰成《藤山志》是现存的较完整 第 5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论述烟台山一带历史文献的志书。根据《藤山志》的相关记述,烟台山一带各级 历史地段的范围大致如下:烟台山为中洲岛的对山,为藤山蕞高处,因设烟墩而 出名。由该定义可以认为烟台山即现烟台山公园的大致范围。仓前山为烟台山及 梅坞、麦园顶、天宁山、黄柏林一带的统称。藤山大约北至中洲与闽江,东至当 时闽江滨的港头、美墩一带,南至三叉街的鳌头境(埔头下)、万安境(埔尾)一 带,西达湖里诸山麓(上渡一带)等。 1.2 1.2.1 古代闽江沿线的发展与及泛船浦地区的初步形成 (1840 年以前) 自唐末到宋初,藤山居民鲜少,不成村落,宋南渡之后,迁居藤山的住户才 逐渐增多,宋崇宁二年(1103 年)知州王祖道在天宁山北侧建崇宁寺,清代改为 天宁寺。1303 年楞严洲至中洲的万寿桥建成,其后将中洲至仓前山的浮桥位募造 为石木结构的江南桥。 元朝藤山逐步形成由清安、清泰、义安、登龙、东安、兴义、南境、北境、 鳌头、万安组成的十境。元末中洲岛设烟台、炮城,在隔江的藤山峰顶设立烟墩, 起预警报警的用途,称为烟台山。明朝时,烟台山至程埔头遍地均植梅花,于是 有了梅坞的由来。洪武年间,烟台山北麓开拓盐仓,于是将这一带通称为仓前山。 弘治十一年(1498 年),太监邓元来闽督舶,受厚贿将舍人庙以东的临江境上王 地方许给外国人辟新港以停泊商船,称泛船浦。明万历以后,泛船浦逐渐淤积为 洲地。 1.2.2 福州近代城市建设的开端,仓山商埠区的形成(1840 年至1899 年) 因 “五口通商”的开埠,带动了乐群路使馆区的建设;中洲岛上建立了蕞早 第 6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的教堂、西医诊所和 学校。后期因武夷山-福州的茶叶运输路线的兴起,中洲 岛、乐群路、观井路、仓前一带得到了全面的建设和发展; 这个时期因一些鹤龄英华书院和太茂女校、寻珍女文化教育设施的创办,使 其周边的建设带动起来,主要是亭下、龙峰,以及麦园路两侧地区的建设。与此 同时,因其商埠地区的全面建设,出现了跑马场和马高爱医院等公共 设施的 建设,这样以来烟台山南麓的建设开始展开,主要是以公园路、岭下、程埔头地 区的居住片区为主。 1.2.3 地区商贸功能的提升与文教设施的发展(1900 年至1927 年) 这个时期,因辛亥 的成功和国民 的建立,该地区的商业和外贸、金 融在这个地区集中发展和建设,同时 所支持的文教设施大规模的拓展与建设。 以泛船浦、观井路、前街为 的、具有外贸和金融双重功能的区域进一步形成。 受到泛船浦一带的影响,塔亭路沿街的商铺集中建设。协和道学院和福建协和大 学分别在乐群路、观井路创办。陶园大院在1917 年建成,是公园路区域蕞早的房 地产开发项目之一。 1.2.4 城市建设的全面复苏与南麓地区的住宅开发 (1928 至1949 ) 因 1927-1937 的“黄金十年”开始。 大力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受台江经 济繁荣发展的影响,观井路成为仓山蕞繁华的商业街;塔亭路一带也有很大的发 展。仓前的拥挤令烟台山南麓的土地开发进入新的阶段。1927-1933 年间,公园 路、马厂街、象山里、积兴里出现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格局保留至今。1933-1934 的“闽变”、1937 年爆发的抗日 影响了仓山的进一步发展,刚刚复苏的城市 建设也戛然而止。1937 年抗日 爆发后全区新建建筑屈指可数。 1945 年抗战胜利,该时期内较大的建设活动是各 机关、学校的回迁,大 第 7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部分都迁回原址;金融机构仍分布在观井、塔亭一带。1946 年福州正式设市,1947 年颁布都市计划,提出《福州市分区拟定》。其中将麦园路以南,原有三一、寻珍、 华南等学校的区域,拟定为“第二文化区”;闽江南北岸,定为商业区;上渡、海 关埕至菖蒲墩一带,及西部黄柏岭,定为工业区;仓前山南麓、公园路一线划为 风景住宅区;东南部划为住宅区。但由于内战开始,该规划并未得到完全实施。 1.2.5 建国初期的城市改造与原有的地区功能 (1949-1976) 沿用原有的文教设施,中 民 建立初期,仓山基本延续 时期格 局。1951 年底,外国 全部撤走;1952 年根据 ,仓山地区的各学校大 规模撤并,但所在校区仍作为教育用地。 观井路因其地理区位仍然保持着商业街,由各大国营商店经营。乐群路的领 馆区与中洲岛的商贸在1956 年逐步转为居住区。麦园路和塔亭路的商业功能已转 为工厂和居住功能。这个时期麦园路由商业街转为仓山区的行政中心。有百年历 史的外国人墓地——洋墓亭,在 期间被夷为平地,一部分作为工厂,一部分 划入师大附中校园。 1.2.6 部分地区的 改造和城市遗产的破坏(1976 至今) 改革开放后,仓山地区的建设有较大发展,但各片区的功能变化不大。 在这个时期改造的地区有:1988 年的仓前路改造,拆除仓前路以北建筑,并 建设了仓前公园;1992 年,中洲岛拆除原有建筑转为公园;1992-1993 年,泛船 浦前街“太平洋城”的建设,拆去太平洋行等一批早期洋行建筑。1995 年,为修 建三县洲大桥,江心公园关闭,改为堆料场;1997 年的上三路改造,拆除了马高 爱医院及岭后的一部分;1998-2000 年左右,烟台山西南部对湖一带 解 放军 的入驻。 第 8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1996 城市提出出“东扩南进”的指导方针,仓山开始新一轮城市建设,主要 是新楼盘的建设。此后改造的地区有:2002-2003 年,中洲岛开发为步行购物岛, 后又转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2004-2007 年,公园路北段、程埔头、岭后及塔亭 路北汇丰弄一带,先后拆迁一批历史建筑,原址改为 住宅;塔亭路北段由传 统的商住混合区域转为居住区;此外,2004-2009 年间,为建设南江滨大道,海 关埕、观井路、泛船浦一带的历史建筑基本消失,转为绿化和部分居住用地。 2 现状调查与评价 2.1 地区建筑风格分析 2.1.1 烟台山地区建筑风格 烟台山地区的发展印证了福州由古代步入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其留存下来的 众多历史建筑中也反映出该地区各个时期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脉络。其中重要的一 个部分就是近现代时期建造的风格各异的建筑。在该地区所有见到的建筑风格主 要包括以下几种,有古典主义风格、中世纪罗马风式风格、哥特式风格、 式 风格、 式风格、殖民地式、英式风格、折中主义和现代式风格等。 2.1.2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思想启蒙者用来冲击 哥特式建筑风格, 从古希腊、古罗马遗址中考证出来的一种建筑形式。蕞初单纯模仿希腊山花柱式 和罗马穹窿,蕞后定型为上下三段、左右五段、 山花的通用形态;蕞终被巴 洛克、洛可可风格取代。 第 9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十八世纪中后期,法国等一些欧 家出于一种炫示“纪功”心态,再次提 倡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即古典复兴建筑,也称为“新古典主义建筑”。 十月革 命后,为表示与 的现代主义建筑决裂,再次提倡使用古典主义建筑 形式,并在 以后随“苏联援助”而传入 ,唯限于设计水平与技术工艺, 较为粗糙,缺乏细节。福州也修建了一批具有苏式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一并归 入。 规划范围内仅见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为位于麦园路的 驻福州 办公 楼(始建年代不详,应在 1920-1930 年左右以民居改建成现状)。建筑显然受到新 艺术 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改造前的居住建筑可能受到新艺术 的影 响,但在改造中则以新古典主义风格为主,使用塔司干柱式、仿希腊式檐口设计。 在荷兰 旧址建立的仓山影剧院(建于 1955 年),体现出一定的苏式新古典 主义风格;仓山小学礼堂则为纯正的苏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 图 1 驻福州 (麦园路) 图 2 仓山影剧院(梅坞路) 2.1.3 中世纪罗马风式 中世纪罗马风是9-13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 第 10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图 3 思万楼(公园路)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其特点是模仿早期 建筑,并首次将高塔作为建筑重要的形式元素;拱券代 替柱式,成为立面的重要装饰元素。 规划范围内的中世纪罗马风式建筑仅有思万楼(建于1919 年)1 处。 2.1.4 哥特式 哥特式是起源于法国,13-15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典型的建筑大多 是教堂,建筑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花窗等。在仓山,蕞具代表性的哥特 式建筑是位于泛船浦的圣多明我主教座堂(泛船埔 )。 规划范围内的哥特式建筑仅有2 处,占总数的。它们是位于乐群路的圣约翰 堂(俗称石厝教堂,建于 1858-1861 年)和福州高级中学校内的力礼堂(英华小 礼堂,建于1905 年)。 图 4 石厝教堂(乐群路,来源:福州市 馆) 图 5 力礼堂(乐群路) 2.1.5 式 式建筑在仓山也有较多分布。狭义的 式建筑即 古典建筑,主要 是官式大厝。为便于分类,将早期受到洋风影响的典型民居——洋门脸式和柴栏 第 11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厝式也归入 式。洋门脸式和柴栏厝式有时会同时出现,即“外为洋门脸、内 为柴栏厝”的情况,归入柴栏厝式。 官式大厝 官式大厝的典型,有仓前路的安澜会馆(始建于1818 年)、观井路的罗宅、 洪宅(始建于明,清构)等。 图 6 安澜会馆(仓前路) 图 7 洪宅(观井路) 洋门脸式 洋门脸式,即内部主体建筑为传统木结构建筑,外立面或院门则包裹一层砖 砌西洋风格表皮。蕞为典型的是曾位于公园路的陶园大院;现存典型有二门里的 镀庐。 第 12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图 8 陶园大院 图 9 镀庐(二门里) (已拆,公园路,潘小清摄于2003 年) 柴栏厝式 柴栏厝式实际上来源于南洋,在清代、尤其是“五口通商”之后,传至仓山。 一般由3-5 家合伙择地建房,面宽3~5m ,有6 扇5 直或4 扇3 直,每户1 直[2]。 其采用的“雨淋板”源于英国,平面融合了福州传统民居的布局;发展至后期, 已形成主体建筑纯木构、平面简化为近代里弄住宅、院门西化的格局。此外,还 包括一些具有岭南建筑风味的广式间排。典型如金峰里的金峰别墅、巷下路的吉 庐等。 第 13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图 10 金峰别墅(金峰里) 图 11 吉庐(巷下路) 2.1.5.1 式 式,是西方 在 发展的过程中,吸收 传统建筑手法创造 的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这类建筑共同的特点是西式主体、中式屋顶;细节上也 多采用富有东方特色的纹饰。 在仓山地区, 式建筑的代表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即福建师范 大学校部);建筑规模宏大,分为马莲彭学院(胜利楼)、谷莲堂宿舍(民主楼) 和程吕底亚宿舍(和平楼)。主楼马莲彭学院具新古典主义风格,却加上了中式屋 顶,极具特色。在规划范围内, 式建筑仅有一处,为公园西路的白鸽楼 (约建于1930-1940 年)。该楼推测也为协和建筑部的 ,与师大校部相比,采 用水泥仿斗拱、旋子彩画等装饰,似受到 1927-1937 年民族复兴式(即“ 固 有式”)建筑风格的影响,颇具代表性。考虑到该楼与 的渊源,仍归入 中 国式。 在规划范围内, 式建筑仅有 1 处。 第 14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图 12 白鸽楼正立面(公园西路) 图 13 白鸽楼背立面(公园西路) 2.1.6 殖民地式 殖民地外廊式在仓山地区早期近代建筑中占重要地位。在“五口通商”的其 他几个城市,也有大量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留存。 殖民地外廊式(Colonial Veranda Style )一般认为是17 世纪英国殖民者来到 南亚 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 )后,为适应当地炎热气候,在融合了欧 洲传统和殖民地土著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兴建的一种包以外廊的建筑,称为 “Bungalow ”。在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英属殖民地,如新加坡、 、 , 这种建筑风格十分普遍,并逐渐拓展到 尼西亚(荷属殖民地)、越南(法属殖 民地)等区域。 仓山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主要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由 来榕的外国人建造,具有比较纯正的西式风格。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乐群楼(建于 第 15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1854-1859 年)、爱国路2 号(可能建于1863 年)、汇丰银行福州分行旧址(建于 1866 年)、福建美丰银行旧址(不晚于1891 年)。这几处建筑均呈现以下特点: 有明显的外廊,一般一楼发券、二楼不发券; 砖砌外墙均抹灰,而非清水砖出露; 建筑的檐口线脚比较接近纯正西式风格,而非后期本地工匠常采用的叠涩线 脚。 早期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无论从历史还是建筑学上,这几处建筑都具有很高 的价值。 图 14 汇丰银行福州分行旧址(塔亭路) 图 15 1880 年前后的乐群楼(乐群路,来源:J.C. Oswald Collection) 2.1.7 英式 清道光二十年(1842 年), 和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福州作为“五 口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正式对外开放。由于福州是当时茶叶出口的重镇,大量 从事外贸生意的洋行进驻,也带来了英式建筑风格。狭义的英式风格,是维多利 亚时期(1837-1907)年左右流行的建筑风格,或称为浪漫主义(Romantic Style ) 风格。但英式风格传播到东南亚后,衍生出装饰华丽、手法杂糅的南洋式风格, 以及仅强调线脚装饰的朴素风格,故仍采用“英式”作为分类名称。 第 16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东南亚的槟榔屿、新加坡、马六甲早在18 世纪-19 世纪就遭到英国东 公 司的殖民统治,这些地区又是福州籍华侨聚集之地,殖民式风格、英式风格和南 洋式风格相互影响,并随返乡华侨扎根福州。 英式建筑在仓山地区的近代建筑中占主导地位。 仓山地区的英式风格建筑可主要划分为三类: 式风格 仓山地区具有较为纯正 式风格的建筑有公园路的东山别墅群(包括 振庐、东山别墅、清河庐、颖庐和公园路6 号,建于1927 年)及西林小筑(建于 1927 年)。 受 式风格影响的建筑,其典型特征有: 外墙不抹灰,直接清水砖(主要是红砖,也有部分青砖)出露,并同时使用 白色石材; 檐口常做人字山花,带有一定的装饰;往往还融合哥特式尖券、古典柱式。 建筑单侧或双侧常有外凸的“八角楼”,可能是外廊式的一种变形。 图 16 西林小筑(公园路) 图 17 颖庐(复园路) 在规划范围内,具有纯正 式风格的建筑并不多,主要都分布在公园 路一带;建筑时间均在1927 年-1933 年间,体现了 “黄金十年”的经济发展 成果,也是福州近代房地产业发展的集中反映。其中公园路的东山别墅群保存完 第 17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好,具有浓郁的异国风情,是仓山近代居住建筑的精华。 南洋式风格 南洋式风格是由东南亚等地传入福建的建筑风格,特点是 对当时各种流行风格的混合运用。这种建筑往往装饰华丽,在 闽南地区尤为常见。与折衷主义不同的是,南洋式风格并不强 调装饰手法的纯正和对比例、美感的严格追求。 在规划范围内,南洋式风格的典型代表有竹园里的竹园(建 图 18 竹园(竹园里) 于1935-1937 年左右),集合了古典主义、殖民地式和维 多利亚式的特征,甚至还有 传统的灰塑装饰。此外, 塔亭路、麦园路有一些与双杭地区类似、具有折衷主义倾向的“前铺后宅”建筑, 也可归入南洋式范畴。 在规划范围内,南洋式风格的建造时间基本在 1920-1937 年间。抗战开始后, 随着经济发展的停滞,这种重视装饰性的风格逐渐衰弱。 朴素的英式风格 在仓山地区还有很大一部分建筑采用了近代英式建筑的平面布局和整体形 态,但装饰朴素,往往只在各层檐口做装饰性的线脚,且多半采用传统叠涩的形 式。这类建筑大多 建筑师设计,由本地工匠凭经验自行施工完成;建筑体现 出对场地极大的适应性。具代表性的如塔亭路的仓山 分局(建于 1930 年左 右),除每层的线脚和入口的券廊雨篷外,几无装饰。 第 18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2.1.8 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 初欧 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其特点为 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 组合, 仅强调比例的均衡和整体美。其主要模仿对 图 19 仓山 分局(塔亭路) 象是古典主义和巴洛克,而英式建筑则更倾 向于模仿哥特式和早期 建筑的样式。 折衷主义建筑通常不用清水砖砌面。 规划范围内具较典型折衷主义风格的仅有爱国路2 号和塔亭路的 银行福 州分行两处。爱国路2 号虽然具有殖民地式的券廊和平面布局,但采用了标准的 希腊古典式檐口、托檐石,还结合了一些巴洛克的手法。 银行福州风格则采 用了英式建筑的叠涩线脚,挑出的阳台有一定的巴洛克意味。同在塔亭路的“沈 绍安兰记脱胎漆器店”具有折衷主义的门脸,但内部实为传统中式建筑。从风貌 考虑,仍归入折衷主义建筑。 规划范围内的折衷主义建筑共3 处,占建筑总数的。 第 19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图 20 爱国路2 号(爱国路) 图 21 沈绍安兰记脱胎漆器店(塔亭路) 2.1.9 现代式 仓山的近代建筑中缺少常规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即所谓“ 式”)建筑, 因此将不做装饰及带有现代主义倾向的建筑均归入“现代式”范畴。 规划范围内较具代表性的现代式建筑有乐群路的协和建筑部办公楼(建于 1940 年后)、槐荫里 5 号等。协和建筑部是由卫理公会创立的福州近代蕞大的建 筑设计事务所,其自行设计的办公楼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实为正常;而槐荫里 5 号的张氏住宅则具有非常特殊的平面布局,立面也几乎没有装饰,在规划范围乃 至整个仓山地区都甚为罕见。 以后,一些建筑遵循“适用、经济、兼顾美观”的指导方针进行设计, 如位于亭下路的仓山水电设备安装 。尽管其仍有简化的女儿墙和线脚,但也 基本可归为“现代式”。 第 20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在规划范围内,现代式风格的建筑共有处,占到建筑总数的;建造时间基本 在1940 年以后。 图 22 协和建筑部办公楼(乐群路) 图 23 槐荫里5 号(槐荫里) 2.2 现状建筑综合调查 由于仓前地区是体现福州城市近现代发展建设的缩影,在该地区不仅分布着 大量的近现代建筑和历史构筑物,同时还包括建国以来兴建的一些特征明显的建 筑,这些建筑构成烟台山地区完整的建筑遗产体系。对该地区所有建筑进行现状 分类的调查与分析,调查分析结果用于本规划的“保护与整治方式”策略的提出。 具体建筑调查与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风貌评价、建筑质量评价、建筑高度现 状、建筑建造年代评价、建筑结构分类评价、建筑屋顶形式评估等内容。 第 21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2.2.1 建筑风貌调查与评价 2.2.1.1分类说明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建筑按风貌保存的程度分为四类: 一类风貌建筑:具有典型福州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或近现代建筑,木结构或 砖木结构保留较好;或者是有历史意义和典型的地域特征、风格传统建筑或近现 代建筑;或按风貌要求重新修复过的传统建筑或近现代建筑。在本规划范围内主 要指保存完整的清代 传统式建筑和经过修缮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近现代建 筑,结构和建筑风貌能够完整的展示出建设初期的特色和历史信息的建筑。 二类风貌建筑: 传统样式的建筑,坡顶,砖木结构,门窗墙体有不同程 度的破坏,经过翻修,但基本构架和椽子保留较好;近现代建筑基本上具有一类 风貌的风格特征,但部分建筑立面或细部受到较小的改动,可以与一类风貌建筑 相互协调的建筑,该类建筑的原有风貌基本保留,体量、外观、色彩与一类风貌 建筑基本协调。 三类风貌建筑:保存状况较差的传统建筑和建国之后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建 筑,这些或者为新建民居,采用了现代建筑的形制和材料;或者是民居经过翻修, 门窗被重新开设,失去了原有风貌特点;此类建筑散布在地块内部,由于其体量、 色彩和建筑形式,对周边地块所构成的整体风貌影响不大,可归为三类风貌建筑。 四类风貌建筑:大体量的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从体量、外观、色彩等方面 破坏了整体风貌,造成严重景观障碍;违章搭建的棚;风貌已经无存的古建筑; 严重障碍建筑;建筑质量严重破坏的建筑。 2.2.1.2 现状分析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各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为7 处,其中安澜会馆、 厅等文物建筑已经修缮完好。这类修缮的文物建筑与少数经过整修改善的优秀近 第 22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现代建筑均列为一类风貌建筑。二类风貌建筑在本规划范围内占有较大的比例, 主要因其包括公布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和保存尚好的传统民居院落和其他近现代建 筑;三类风貌建筑包括了具有一定历史的建筑和虽然没有精美的雕饰或特色构件, 或是虽然没有较长的历史,但是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造手法上符合当地的整体 风貌,建筑色彩、尺度、空间格局等各个方面与前两类的建筑基本上协调统一。 另外四类风貌建筑是指严重影响地区整体风貌的,无论是在建筑体量上还是在建 筑色彩和高度方面对风貌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还包括简屋和搭建建筑。 表 2-1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风貌现状评估统计表 名称 一类风貌 二类风貌 三类风貌 四类风貌 合计 建筑基底面积(万㎡) 1.30 2.64 3.17 8.43 15.53 比例(%) 8.34 16.98 20.38 54.29 100.00 2.2.2 建筑年代调查与评价 2.2.2.1 分类说明 规划范围内建筑按年代先后分为四类: 明清时期的建筑; 时期的建筑; 至1990 年代建筑; 1990 年代至今的建筑。 2.2.2.2 现状分析 仓前地区是由 开始开发建设的,主要建设的繁荣时期集中在清末 战 争之后的“五口通商”口岸的开埠时期。因此该地区现存 之前的建筑基本 第 23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上以清末 初期的建筑为主,同时这些建筑多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 研究价值。建国之后,由于该地区成为福州中心城区的居住片区,依托对现有教 育设施的改造,而形成以文化教育功能和居住功能的片区,那个时期的建筑基本 上为单位产权的住宅建筑为主,其中也有如福州仓山水电设备安装 具有鲜明 特征的 建筑。在 之后至1990 年代该地区新建的建筑较少,主要变化 在1990 年代至今这个阶段。其中军事用地内部的办公及家属附属建筑都在这个时 期建设。2000 年之后地块内部和外围大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将仓山地区保存较好 的历史地段都进行 改造,一批优秀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新建建筑多以住宅为 主。中小学地块内部的教学楼在此时期进行拆除重建。 表 2-2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年代现状评估统计表 名称 明清时期 时期 建国至1980 年代 1980 年代至今 合计 建筑基底面积(万㎡) 1.11 2.21 4.59 7.63 15.53 比例(%) 7.15 14.25 29.57 49.10 100.00 2.2.3 建筑质量调查与评价 2.2.3.1分类说明 规划范围内建筑按质量情况分为四类: 一类质量建筑: 质量完好 近几年建造的建筑,结构完好,多为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面新, 主要是新式住宅及各类公共建筑。 二类质量建筑: 建筑大部分完好 解放后及八十年代以来的建筑,结构较好,内部结构完整。外墙面较新;部 第 24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分日常维护得较好的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原有建筑风貌基本保留,但门窗部分有 所破损,墙体也有所老化。 三类质量建筑: 建筑存在轻度破损情况 有一定年代的建筑,由于缺乏日常的维护,日久失修,虽然原有建筑形式基 本保留,但部分结构已经损坏,或部分部件有遗失。墙体和屋顶也有不同程度的 破坏。 四类质量建筑: 危房简屋或建筑严重破损 墙体严重倾斜,屋 损严重,结构大部分损坏,有随时倒塌的 ;违章 搭建的简棚,及一些废弃的老房屋。 2.2.3.2现状分析 新建建筑主要集中在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东西两侧,如聚龙尚书院和部分 家属住宅建筑,在公园路和马厂街历史建筑群内部还有一些1990 年代之后建 设的住宅和学校内部的教学楼。这些建筑的质量保存尚好。但近现代建筑和传统 建筑保存完好的很少,因年久失修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毁坏。由于规划范围内, 多为1980 年后建造的建筑,故一类质量和二类质量的建筑占大多数,它们构成了 主要的空间格局。四类建筑质量的房屋极少。 表 2-3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质量现状评估统计表 名称 一类质量 二类质量 三类质量 四类质量 合计 建筑基底面积(万㎡) 4.93 4.06 5.53 1.00 15.53 比例(%) 31.72 26.13 35.63 6.45 100.00 第 25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2.2.4 建筑高度调查与评价 2.2.4.1 分类说明 规划范围内建筑按层数分为四类:一、二层建筑;三、四层建筑;五、六层 建筑;八层以上。 2.2.4.2 现状分析 建筑高度与建造年代基本相对应,建造年代越近,建筑越高。传统建筑和近 现代建筑多为一两层和三、四层,2 层的居住建筑也占一定的比例,规划范围内5、 6 层建筑,为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8 层以上为近几年建造的住宅。 表 2-4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高度现状评价统计表 名称 1、2 层建筑 3、4 层建筑 5、6 层建筑 8 层以上建筑 合计 建筑基底面积(万㎡) 8.33 4.17 2.77 0.26 15.53 比例(%) 53.61 26.85 17.85 1.69 100.00 2.2.5 建筑结构调查与评价 2.2.5.1分类说明 规划范围内建筑按结构分为三类: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 筑。 2.2.5.2现状分析 其中木结构建筑主要指 传统式木构建筑,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民居及公 共建筑,例如安澜会馆、洪宅、晓庐等传统建筑;砖木结构建筑主要指近现代建 第 26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造的公共建筑和公寓、别墅建筑,建国之后的砖木结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砖混 结构建筑基本上以建国之后的建筑为主。 表 2-5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结构现状评价统计表 名称 木结构 砖木结构 砖混结构 石结构 钢混结构 合计 建筑基底面积 2.00 5.13 5.95 0.04 2.40 15.53 (万㎡) 比例(%) 12.91 33.05 38.33 0.26 15.46 100.00 2.2.6 屋顶形制调查与评价 2.2.6.1分类说明 规划范围内建筑按屋顶形式分为两类:坡屋顶、平屋顶。 2.2.6.2现状分析 由于仓前地区的多数为近现代建筑,因此坡屋顶中除了 传统式的双坡屋 顶之外,还有四坡顶的样式。平顶建筑基本上为建国之后建的住宅和公共建筑。 表 2-6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结构现状评价统计表 名称 坡屋顶 平屋顶 合计 建筑基底面积(万㎡) 6.76 8.78 15.53 比例(%) 43.51 56.49 100.00 第 27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2.2.7 建筑功能调查与评价 2.2.7.1分类说明 根据规划范围内建筑功能的实际情况,分为居住功能、办公功能、文化教育 功能、体育功能、 功能、商业功能、金融功能。工业功能、仓储功能、公用 功能、军事功能等用途,分析该地区内建筑的使用状况。 表2-7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功能现状评价统计表 文化 公用 名称 居住 办公 体育 商业 金融 工业 仓储 空置 军事 合计 教育 设施 建筑基底面积 8.72 0.41 2.15 0.00 0.47 2.81 0.06 0.09 0.06 0.35 0.19 0.22 15.53 (万㎡) 100.0 比例(%) 56.16 2.63 13.85 0.00 3.03 18.07 0.39 0.58 0.38 2.27 1.24 1.42 0 2.2.7.2现状分析 规划范围内的建筑使用功能多以居住功能为主,占总数的 57.07%;其次占有 比较大的比例的是商业与文化教育功能的建筑,分别占总数的 13.05%和 10.90%。 内部的建筑使用功能状况基本上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业和文化教育功能。 其他建筑的功能也反映了这个地区建筑的基本特征,例如 建筑占有一定比例, 反映这个地区的 比较丰富,包括了 、 和地方 (道教)。 2.2.8 建筑类型调查与评价 2.2.8.1分类说明 根据现状调查过程中所调查的结果,该地区内的建筑类型基本上反映这个地 第 28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区各个历史发展时期所建造的建筑功能和特征,建筑类型反映其建设之初的功能 要求。因此,基本上分为传统公共建筑、商铺建筑、传统民居建筑、别墅建筑、 公寓建筑、洋行建筑、 建筑、领馆建筑、文化建筑、金融办公建筑、普通住 宅建筑、现代公共建筑、产业建筑、其他建筑。 2.2.8.2现状分析 不同的建筑类型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征。传统公共建筑基本上包括这个 地区的寺庙建筑和会馆等传统公共建筑,它与传统民居建筑共同反映出福州地区 明清时期建筑的风格特征,这一部分占总数的 10%左右;其次是在近现代发展建 设的别墅建筑、公寓建筑、洋行建筑、领馆建筑,以及包括教堂和 场所在内 的 建筑和部分文化教育建筑,这些是那个发展时期因地区职能的需要而建设 的一系列不同建筑类型的建筑,这一部分多样的建筑类型所占的比较较大;商铺 建筑基本上涵盖了各个时期建造,体现前店后宅、下店上宅使用方式的传统商铺 形式,这一部分建筑主要分布在塔亭路和亭下路沿线;其他的建筑类型基本上是 建国之后至今建设的建筑,其中普通住宅建筑所占比例较大,占总数的31.81%, 其次是现代公共建筑,占总数的31.56%。 表2-8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类型现状评价统计表 花园住 洋行及 近代文 建 传统民 传统宗 传统商 工厂、 其他现 名称 宅、别 办公建 化教育 筑(西 居(含柴 合计 及官邸 教建筑 业建筑 仓库 代建筑 墅 筑 建筑 洋) 栏厝) 建筑基底面积 0.93 0.21 0.52 0.21 0.29 0.28 1.82 0.51 0.09 10.67 15.53 (万㎡) 比例(%) 5.97 1.34 3.34 1.38 1.88 1.80 11.73 3.26 0.60 68.71 100.00 第 29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2.3 建筑产权状况分析 从现状收集的基础资料包括以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内全部建筑的产权 状况统计,以及本次规划范围内的各类文物建筑、优秀近现代建筑和其他保护建 筑的产权情况统计。从其中所出现的各类产权情况来看,基本上分为私产、 、 公私产(即公私混合产权)、单位产权四个主要类型。由于福州城市发展特殊的情 况,这里私产里面占有一定比例的华侨产权建筑,即侨产,以及因近现代该地区 的发展而产生的一定规模的 产权。 (1)产权与建筑遗产的保护 调查规划范围内产权情况与建筑本身的保存状况密切相关,同时产权决定了 使用者对待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使用态度不尽相同。 首先,作为私产的优秀近现代建筑或其他历史建筑,其保存状况良好。使用 者根据需要自行修缮。在没有专业部门技术指导的情况,主要凭借业主自身的判 定来修缮; 其次,由于私产或侨产,房主不在本地对建筑不加维护和必要的修缮工作, 这种类型的历史建筑岌岌可危,要么无人看管任其作为拾荒者的住所,要么就是 濒临坍塌的状况; 蕞后,对于公房或单位产权来说,在 之前建造的建筑,由于房管所或 单位定期对居民的住宅建筑进行维修加固工作,该类建筑的建筑质量基本完好, 尚可使用。但从保护的角度来看,日常的建筑加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建筑 立面构成破坏。同时该建筑的使用者面对地区开发改造的情况,有强烈的搬迁意 愿,对建筑本身的保护关切较少。另外, 房还有作为租用住户的,使用者没 有维护建筑的意识,其建筑破损情况非常严重。 ( 2 )产权情况分析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及公园路历史建筑群、马厂街历史建筑群内的重点建筑 第 30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福州优秀近现代建筑,以及本规划调 查判定为拟保护的建筑,共计158 处。其中私产建筑为41 处,占总数的26.28%;公 产建筑为29 处,占总数的18.59%;公私产建筑为19 处,占总数的12.18%。在私产 中的侨产为16 处,占私产总数的比例为28.07%。 表2-9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内重点建筑产权情况统计表 建筑 私产建筑 公私产权 单位产权 数量(处) 30 42 19 28 比例(%) 18.59% 26.28% 12.18% 17.95% 产权情况统计表 45 私产 40 35 30 单位 25 公私 20 侨产 不详 15 10 5 0 私产 公私 单位 侨产 不详 根据对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内的所有建筑产权普查结果来看,其中私产 建筑为445 处,占总数的62.32% ; 建筑为133 处,占总数的18.63%;公私产建 筑为18 处,占总数的2.52% 。在私产中的侨产20 处,占私产总数的比例为 4.30% 。 在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内的侨产和 产权占有一定比例,其中侨产建筑占 总数的2.80% , 建筑占总数的1.54%。 由于侨产和 产权的存在,该地区部分 之前的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第 31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同时对这些房产风貌区的历史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表 2-10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建筑产权统计表 其他类产权 建筑 私产建筑 公私产权 单位产权 侨产 产权 数量(处) 133 445 18 85 20 11 比例(%) 18.63% 62.32% 2.52% 11.90% 2.80% 1.54%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产权比例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 200 产权比例 150 100 50 0 私产 公私 单位 侨产 第 32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2.4 仓山地区教育设施与公园的情况 2.4.1 小学 (一)仓山小学 学校地址:立新路25 号(地块原名“太古坪”) 历史遗存情况:日本儿童小学、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已无历史建筑遗存。 校内目前遗留的历史建筑,主要为1952 年左右兴建的、受前苏联新古典主义风格 影响的大礼堂、体育器械房等。 历史沿革:仓山小学原址为 1945 年之前的日本儿童小学,在解放前于 1948 年~1950 年改建为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建国后,于1952~ 1965 年在原址重建 为福建 子弟学校,原三一学校小学部(私立三一小学)也在这个时期并 入其中。从1965 年至今为仓山小学。 (二)麦顶小学 建校时间:1926 年8 月 学校地址:立新路1 号 历史遗存情况:校内已无历史建筑遗存,尚存一块纪念学校创立者黄展云(鲁 贻)的石碑。但学校与纪念黄展云的鲁贻 隔立新路对望,颇具历史意义。 (三)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建校时间:1864 年 学校地址:岭下路25 号 历史遗存情况:校内已无历史建筑遗存。 第 33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四)天安小学 建校时间:1912 年 学校地址:佛寺巷98 号 学校等级:区属普通小学 历史遗存情况:调查期间为施工工地,无法进入。 献资料查阅获知其内 的重要史迹有: 弥勒殿碑记,系原天安寺的山门.碑立于殿内两侧.两碑各高 2m ,宽0.86m , 厚0.11m ,碑文约1300 字,为楷书,碑文记载清道光元年(1821)捐资重建该寺的 事例及捐款人的姓名,现依然保存完好;双江台及弥勒殿放生池遗址,均为原天 安寺遗存; 陈霖教学楼,为旅美商业巨擎陈霖(1915-1997)、范承顺夫妇于1987 年捐建; 陈霖纪念馆,为纪念陈霖夫妇捐资助学设立。 2.4.2 中学 (一)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建校时间:1951 年(始建于1881 年) 学校地址:公园路39 号 历史遗存情况:师大附中以原私立寻珍女子初级中学为校址,原有校舍“寻 珍楼”,于1996 年8 月拆除。目前仅留有“寻珍楼记”碑一块,校内无其他历史 建筑留存。原鹤龄英华中学校内(即现福州高级中学校内)还留有美志楼、力礼 堂两座历史建筑;原私立华南女子高级中学校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校部;原陶淑 女中校舍曾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所在,现空置。以上建筑均保存完好。 (二)福州高级中学 建校时间:1951 年10 月 学校地址:乐群路18 号 第 34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历史建筑:校内尚存美志楼、英华小礼堂(力礼堂)。 2.4.3 烟台山公 展历史 烟台山公园始建于1962 年,1964 年10 月1 日建成对外开放。 期间,被 辟为农场,公园设施尽毁。1972 年以后开始重建,先后依山势修建了亭台楼阁、 曲径迴廊,清池喷泉、叠石假山、石椅、石桌等园林景观及基础设施,种植榕、 樟、木棉、梧桐、美洲松和南洋杉等树木 3000 多株。1980 年代初期由福州建设 委员会主持设计并组织建设的。在原来基础上又扩大公园的规模,对园中景观进 行改造完善,还补种各种梅树百余株及花草 (烟台山“月宫门”景点)、树木,公园 绿化面积达70% 以上。现公园内的主要景点有:古烟台遗址、卧琼桥、月宫门、 假山叠景、清池喷泉、曲廊、观梅亭等。 上世纪7、80 年代,烟台山公园的也曾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更诞生了“烟山 鹊桥”这个著名的交友场所,帮助了不少有情人终成眷属。近年来烟台山公园日渐 破落。“烟山鹊桥”是当时烟台山公园鼎盛时期的代表。 2.5 现状用地分析 2.5.1 现状土地使用基本特征 为了使研究规划范围内的现状用地状况更加客观合理,将其外围的用地状况 一并纳入到规划研究的内容之中,从片区整体的角度判定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使用 特征、公共 设施分布和存在的问题情况。外围需要研究的范围基本是上三路 以北、六一南路以西、闽江以南的三角地区。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及与之相关联的公园路历史建筑群、马厂街历史建筑 第 35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2 2 群总用地面积为76.30hm 。外围所涉及的范围用地面积为171.40 hm 。 规划范围内的现状用地多为居住用地及教育科研用地,散布着特殊用地、文 化设施用地及 用地,商业用地缺乏。绿地集中于烟台山公园、江心洲及闽江 南岸,居住区内部缺乏公共绿地。规划范围内的环境设施用地较为缺乏,缺少公 共厕所及环卫设施用地。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用地总体特征如下: (1)以居住和教育科研用地为主。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用地以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 设施用地为 主,其中公共管理与公共 设施用地中以教育科研用地为主。其中居住占有 27.17%,教育科研用地占有18.18%,两种用地占有风貌区总体的45%左右的。 在规划范围内的学校有福州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福州英华英语学校、天安小 学、福州高级中学、福建神学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仓山校区、福建华南女 子学院、福州市麦顶小学、福州市仓山小学。 (2)居住用地分散,混合使用的情况较多。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居住用地相对分布分散,主要集中在仓前路沿线 的池后弄到佛寺巷片区和亭下路、忠烈路片区。这些用地均沿街分布,历史上就 形成了混合使用的传统,因此居住用地沿街的部分多为多种使用功能与居住混合 使用。 (3)公共绿地分布集中,缺少广场用地。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分布着两片相对集中的公共绿地,即江心公园和烟 台山公园。目前,江心公园尚未开放,多年荒置在三县洲大桥之下,但其内部的 绿化植被和生态环境保存尚好;另外是烟台山公园,作为烟台山 区内部唯一 一处公共绿地,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憩场所和改善了周边的人居环境。以此 同时,规划范围内目前缺少必要的集散广场和活动场地,居民 多在烟台山公 园内部或占用乐群路,因此广场用地缺乏。 第 36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各类用地面积详见下表。 表2-11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现状用地平衡表 2 序号 用地性质 面积(hm ) 比例(%) 居住用地 R 12.81 27.17% 一类居住用地 R1 0.48 1.02% 住宅用地 R21 7.81 16.55% 1 二类居住 其中 用地 R2 设施用地 R22 0.29 0.62% 三类居住用地 R3 4.24 8.98% 2 商住混合用地 BR 0.25 0.53% 公共管理与公共 设施用地 A 13.73 29.12% 行政办公用地 A1 2.35 4.98% 文化设施用地 A2 0.62 1.31% 高等院校用地 A31 0.35 0.75% 教育科研 中等专业学校用地 A32 1.76 3.73% 3 用地A3 其中 中小学用地 A33 6.46 13.70% 医疗卫生用地 A5 0.09 0.19% 福利用地 A6 0.16 0.34% 文物古迹用地 A7 0.69 1.46% 用地 A9 1.25 2.65% 商业 设施用地 B 4.45 9.43% 4 其中 商业用地 B1 4.45 9.43% 5 工业用地 M 0.05 0.11% 道路广场用地 S 5.20 11.03% 6 其中 城市道路用地 S1 5.20 11.03% 市政设施用地 U 0.83 1.76% 7 供应设施用地 U1 0.82 1.74% 其中 环境设施用地 U2 0.01 0.02% 绿地与广场用地 G 8.92 18.92% 8 其中 公园绿地 G1 8.92 18.92% 第 37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2 序号 用地性质 面积(hm ) 比例(%) 9 城市建设用地(合计) 47.15 100.00% 10 特殊用地 H4 3.47 —— 11 其他城市建设用地 H9 2.59 —— 12 水域E 0.01 —— 13 规划范围总用地(合计) 53.22 —— 2.5.2 现状土地使用分析 (一)居住用地 2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分布有较多的居住用地,面积为 12.81 hm ,占到 2 了总用地的27. 17% 。其中一类居住用地面积为0.48 hm ,占总用地的1.02%,分 布于公园路建筑群范围内。其中二类居住用地面积为 8.10 公顷,占总用地的 2 17.17% 。三类居住用地面积为4.24 hm ,占到了总用地的8.98%,主要分布在亭 下路以西及塔亭路以南区域。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 设施用地 仓山区素有“千年仓山、百年书香”之称,仓山区是福州著名的学区,五口通 商后,西式教育发端于此,当时多是 学校,自1980 年被 批准为福 州市的文化居住区以来,区内新建和扩建少年宫、文化馆、 、科技馆等一 批文化设施。因此,规划范围内以公共管理与公共 设施用地居多,面积为 13.73 2 2 hm ,占总用面积的29.12%% 。此类用地中主要为学校用地,面积为8.57 hm , 占公共管理与公共 设施用地的62.42%,主要有福州高级中学、福州市麦顶小 学、福州市仓山小学等,这些学校多是由原来的 学校改制而来。 第 38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三)商业 设施用地 规划范围内的商业 设施用地较少,共 4.45 hm2 ,才占到总用地的 9.43%% 。其中3.80 hm2 的商业用地分布于中洲岛上,且是小商品批发市场,并非 2 生活 性商业设施。分布于居住区周边的商业用地仅0.65 hm ,多分布于仓前 路和麦园路沿线,多为餐饮、小商店及电器维修商业,塔亭路南面分布有部分商 住混合用地,规划范围内缺少超市、市场等用地。 (四)道路交通用地 2 规划范围内道路交通用地面积为 5.20 hm ,占到用地总面积的 11.03%,均 为城市道路用地。 五)绿地与广场用地 ( 2 规划范围内绿地面积为8.92 hm ,占总用地的18.92%,其中均为公共绿地, 主要分布于烟台山公园、江心洲绿地及闽江南岸公共绿地内。 (六)特殊用地 2 规划范围内特殊用地共 3.47 hm ,分布于烟台山历史风貌区西侧及乐群路两 侧。 (七)市政设施用地 2 规划范围内市政设施用地共0.83 hm ,占总用地的1.76%,其中南区水厂占 地为0.82 2 2 hm ,环境设施用地为0.02 hm ,用地面积过少。 (八)工业用地 规划范围位于复园路与公园路交接处,有部分工业用地,为福州市电力器件 第 39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2 厂、福州市第二电器厂、福州石棉制品厂,用地面积为 0.05 hm ,占总用地面 积的0.11% 。 2.6 现状空间景观分析 规划范围基本上分为仓前片区、塔亭、公园路和马厂街四个陆上片区,以及 中洲岛和江心公园(三县洲岛)两处闽江上的岛屿。 2.6.1 总体景观特征 仓前片区以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主体,是闽江沿江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状中沿仓前路一侧建设有1980 年代至今的多处多层住宅,同时在2000 年之后 在烟台山上顶出现了多层及 住宅,严重影响滨江景观的展示。重要的历史建 筑及标志性构筑物隐藏在众多多层建筑当中,其历史景观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仓前片区是仓山地区重要的绿化片区,这里有着上百年的古榕树及其它树种共计 百余棵,主要集中在烟台山公园和福州 中学(禅臣花园历史建筑群),和部分 住宅院落当中,古榕树成为地块中公共空间的视觉中心。 塔亭路在历史上是近现代仓山地区集中的商贸中心,这里因仓山的兴起而繁 盛起来。沿线 年开始的聚龙山书院的建设使该片区,即 塔亭路北侧的历史地段遭到整体拆除。目前塔亭路仅存路南侧的片区,整体风貌 和景观保存完好,地块内部的建筑搭建和年久失修的状况较严重。 马厂街和公园路两个片区多为别墅院落和公寓建筑为主,多以围墙的形式围 合起来。因此院落内部的各类临时搭建和违章搭建现象非常严重,占用原来历史 院落内部的绿化和空地,有一些搭建建筑严重影响了历史建筑的外观展示,而且 还有一些违章搭建建筑和近现代建筑成为危房,亟待整治。 第 40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中洲岛和江心公园是闽江上的重要岛屿,其中一处为小商品批发市场巨大的 综合体建筑,整个中洲岛几乎被这个巨大的建筑所占据。从闽江北岸眺望烟台山 全貌,高大的中洲岛建筑严重影响了烟台山沿江界面的展示。另一处为 江心公园, 由于多年的 游客游览,这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各类植被茂盛,成为闽江 上一处较好的绿化景观。 2.6.2 地形地貌特征 高程特征 规划范围内的主要山体为西部的黄柏岭(又名望北台,山顶海拔 40.7m )以及东部的烟台山(山顶海拔 46.2m ),其中部分区域有地势起伏,主要 为高程不超过25m 的小山丘。区域北侧山体较为完整、连续,南部则相对零碎。 规划范围内的大部分建成区,高程介于15.0m~30.0m 之间。 坡度特征 范围内地形坡度多样。烟台山和黄柏岭北麓区域坡度变化较 大,部分区域达到20 °以上;这一区域的历史建筑多借助山势,建设在平整后的 坡地上,可俯瞰闽江,景色优美。烟台山南麓相对平整,大部分为 2 °~5°,对 湖、马厂街、洋墓亭(师大附中)一带局部达 10°~ 15°。本区域的适建性较北 麓为佳,故城市建设的发展程度也比北麓要高。 坡向特征 由于烟台山和黄柏岭的 ,以及 范围内数座小山丘的存在, 的坡向较为破碎。其中主要坡向为东南、南向阳坡,南麓居多;北麓绝大多 数为西北、北向阴坡。南麓亭下路、进步路一带也有一定的西北向阴坡。由于福 州位处亚热带南缘,日照充足、通风良好,住宅对朝向的要求并不高,北麓的相 当一部分建筑仍将卧室设置在北面,以便观览江景。 2.6.3 街巷景观特征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及公园路历史建筑群、马厂街历史建筑群整体区域内 的道路与街巷景观基本上形成于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期,由于该地区是福州城 第 41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市近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地区,凭借着地形地貌和独特的滨江位置,从而 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街巷景观。规划范围内的街巷景观可以分为以滨江景观为主 的道路——仓前路,以浓厚 风情的建筑为景观界面的道路——公园路、立新 路,以及上藤路,还有以绿化景观为特征的乐群路、麦园路东段。除此车行道路 之外,在仓前地区还有4~5 条上山的石质台阶构成独特的风貌景观街巷。这些石 质台阶街巷大部分已有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 ,应该予以保护和环境整治等方 面的工作。 2.6.4 绿化景观特征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地区的绿化资源丰富,规划范围内不论是集中在烟台 山公园和江心公园的两片集中的绿化景观片区,还是沿乐群路、麦园路,以及立 新路沿线的道路绿化景观,还有别墅院落内部的大型乔木绿化。形成了点、线、 面的具有仓前地区独特的绿化景观体系。 该地区的绿化景观特征以道路沿线的绿化景观为主要形式,地区内部点缀着 高大参天的以榕树为主的古树大树,整体的绿化生态环境体现出烟台山地区的“榕 树下的多元社区”的人居环境状况。 2.7 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比较分析 2.7.1 基本概况 “两山三区”(三坊七巷、朱紫坊和乌山、于山)、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和烟 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自北而南依次分布在城市发展主轴线上,均具有一定规模,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且体现了不同阶段的城市化特征、风貌特色。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以明清建筑和完整的坊巷格局为主要特征,且被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下杭以近现代会馆、商业及民居建筑为主要特征;根 第 42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据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20 ),烟台山属于建筑街区类历史文化风 貌区,以近现代 、洋行、 学校及洋房建筑为主要特征;而于山、乌山 历史文化风貌区属于山水古迹类历史文化风貌区,且自然景观资源是其风貌的主 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四个历史地段风貌特征不同,所以 比较对象。 2.7.2 结论 ( 能定位 “三坊七巷”以居住功能为主,集文化、休闲、商业、旅游为一体;朱紫坊 以居住功能为主体,商业、旅游、文化等多种功能并存;上下杭以商业为主要功 能,兼容文化和教育、旅游观光、居住等,均是基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功能进行 合理的定位。 对于烟台山的功能定位,同样应遵循功能的原真性,保护和延续原初功能。 根据烟台山历史功能及发展状况对其进行合理定位,并根据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 对部分区域进行合理的功能置换。 建议烟台山的定位,以居住功能为主体,文化、商业、休闲多种功能并存。 (二)风貌特色 ( 1)街区格局 “三坊七巷”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内涵丰富,完整保留了唐宋时期鱼骨状 街区格局及闽山巷等传统支巷,并较好的保护了由排堵门罩,白墙青瓦朱门和高 低错落的曲线封火山墙组成的街巷韵律空间、 “曲折有致,凹凸变化”的街巷走 势和收放空间等; 朱紫坊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街巷空间格局,规划拟保护现存较为完整的街 巷格局和空间形态特征,保护芙蓉弄、花园弄等传统巷弄,保护由排堵门罩,青 瓦朱门和曲线山墙组成的街巷韵律空间; 第 43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上下杭规模较大、布局较为严整,内涵较为丰富,保留了浓厚商业文化特色 的典型街坊式格局,规划拟保护由上杭街、下杭街、隆平路等为骨架的街道及格 局、龙岭顶山地特色石阶巷;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街区应保护与延续街区传统格局与风貌,保护由麦园 路、梅坞路、乐群路等为骨架构成的依山就势的近代街道格局 ,以及池后弄、天 安里、佛寺巷、崇圣庵巷等山地特色石阶巷。 (2)建筑特色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蕞具代表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博物馆”和文化集粹 地,遗留大量的名人故居和优秀建筑,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0 处28 座,其中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处9 座,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131 处;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现有文物保护单位 5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处3 座,规划拟整治不协调建筑,加强朱紫坊与福州传统中轴线的 ;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内共有高氏文昌阁、工商联魁星楼、曾氏祠堂等文物保 护单位10 处,优秀近现代建筑共34 处;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应保护外国 区的城市风貌特色和氛围,重视保 护建筑形式多样性的特征。严格保护石厝教堂、天安堂、安澜会馆等6 处文物保 护单位以及风貌多样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和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文物点修复 遵循原真性原则,包括建筑实体构成及历史过程中的迹痕、建筑材料材质、工艺 等物质层面的原真性,新建建筑应与风貌区空间格局和风貌协调。 ( 3)界面 “三坊七巷”较好的保护了罗城大濠安泰河和滨水空间界面;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安泰河河道、驳岸及滨水空间界面,展现“一 街水巷、河水荡漾、古榕苍髯、巷坊交错”的传统水巷风貌; 第 44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拟保护下杭街及隆平路商业街市界面,以及沿三捷 河、济南河两侧的滨水空间界面;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应注重公共景观界面的整治修补及公共空间的重组, 加强公共步行空间的规划。保护观井路、塔亭路及麦园路的街市界面。 4)环境景观 ( “三坊七巷”整治了安泰河风貌,恢复“道头、古榕、小桥、流水、人家” 的传统水巷空间,凸现出传统的滨水景观特色; 朱紫坊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拟保护安泰河河道、驳岸及滨水空间界面,安泰 桥、 桥、津门桥、宛转桥等古桥,文物古迹,古典园林,古树名木,特色构 筑物等; 上下杭保护 保护范围内的山体高度和 ,保护内三捷河风貌河道,严 格按照风貌保护河道的要求进行保护与控制;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应该整治沿闽江的建筑景观界面,加强视线分析,形 成近代建筑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掩映山林的滨江环境景观。维持保护区范围内 的山体高度和 ,不得随意改变其地形地貌特征。保护以贝克杉为代表的古树 名木。保护区内环境要素的设置要与历史环境协调。 (5)高度控制 “三坊七巷”保护范围内建筑控制在二层,高度一般控制在7m 以下;南后 街宜控制9m 以下;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范围内建筑控制在二层,高度控制在7m 以下;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沿街界面的建筑高度根据街巷宽度和周边被保护的文物 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建筑高度情况合理确定;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高度控制要以保护古城特色景观为前提,根据区 内近现代建筑类别和分布特点合理确定控制高度。 第 45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三)规划实施 福州2200 多年悠久的历史留给后人大量珍贵的历史遗存,这从客观上要求构 建一个多层次的整体框架体系。福州虽然先后出台了《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 例》、《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等关于名城保护的 地方性法规,但是对于多数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文物,仍然存在可操作的法律法 规制度不够健全、保护机制多头管理、公众保护力量有待重视等问题。 第 46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表2-12 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比较分析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 位于福州市区繁华的商业次中心——台江商圈,中亭 位于福州市区中心蕞繁华的商业中心东街口西南部。 东达津门路、法海路,南至学院里规划路,西起八一 烟台山位于福州仓山区闽江南江滨,南望五虎。北眺 街区范围 街西侧,南望闽江,倚靠大庙山。北起学军路、南至中平 东临八一七路,西沿安泰河,南濒安泰河,北至杨桥路。 七北路,北到安泰河。 三山。 路、西起白马路、东至中亭街西侧。 烟台山古名天宁山,也称仓前山。 后形成福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形成街区格局,明末清 朱紫坊旧名“新河”。因宋代通奉大夫朱敏功居此, 州的领事区、外贸 和航运中心。至20 世纪初,境内 始建于唐末,形成于明清,集中了唐宋以来历代官绅 初成为闽北物产集散枢纽,五口通商之后商品经济高速发 兄弟四人皆中仕榜,朱紫盈门,而称。它是唐宋时期城区 共有英美法德俄日荷等17 个 的 (或 处) 。 历史沿革 和文人哲士的府第、园林。现有遗留的大量的名人故居和 展, 达到顶峰。清末 ,福州商务总会和十几个会 运河的重要“码头”和繁华的商贸街区,历代名人和福州 外国商行30 多家及西方 兴建的教堂、学校、医院多 优秀建筑。 馆集中于此,涌现大量的福州近现代重要的商业名流,现 近代 将领的聚居地。 处。1920 年以后华侨和实业家也纷纷在此建设近代西式 遗留大量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和文物建筑。 建筑。 上下杭历史风貌区位于福州市传统历史文化中轴线 南段,是福州城市历史中轴线和“三山两塔一江”历史风 “三坊七巷”基本保留着唐宋时期鱼骨状的街区格 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较大、布局较为严整、内涵 海拔46.15m 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的景色,是 局,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内涵丰富,是福州市区传统民 坊内有朱紫坊、芙蓉弄、花园弄、府学弄、府学里等 风貌特色 较丰富。较为集中体现福州城市空间格局演变进程中的一 整个福州古城传统中轴线序列组织的结尾,并形成“万国 居蕞为集中的街区,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阮仪三 典型的传统街巷。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坊巷格局。 定历史阶段,且含有一定量的文物古迹、历史商业街巷。 建筑博览会”的建筑风貌和环境特色。 评价三坊七巷为“明清建筑的博物馆”。 商业功能为主题,具有福州传统和中西合璧的建筑, 浓厚商业文化特色的典型街坊式历史风貌区。 文物保护单 20 5 10 6 (本次规划范围内共计9 处) 文保、优秀近 位 现代建筑等 优秀近现代 0 0 34 36 (本次规划范围内共计53 处) (处) 建筑 保护建筑 35 0 0 0 街区规模(公 保护范 28.58 6.47 20.26 30.00 顷) 围 第 47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建设控制地 17.11 10.39 25.16 23.22 带 以居住功能为主,集文化、休闲、商业、旅游为一体的具 以商业为主要功能,兼容文化和教育、旅游观光、居住等, 有浓厚福州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地典型里坊式历史文化 以居住功能为主体,商业、旅游、文化等多种功能并存, 集中体现福州古城风貌和传统商业特色的历史风貌区。功 功能定位 街区。因此功能构成为居住功能、文化与教育功能、休闲 是具有浓厚福州传统建筑文化特色和典型福州传统社区 能构成为商业功能、居住功能、文化与教育功能、休闲功 功能、商业功能、展示与功能,从而确定了“一水、两街、 文化特色的传统街区。 能、展示与旅游功能,确定了“一水、三街、两片区”功 两坊五巷、一片区”的功能结构体系与框架。 能体系与框架。 石厝教堂、天安堂、安澜会馆等6 处文物保护单位;风貌 街坊格局,街区天际轮廓线 处 坊巷格局,街区天际轮廓线,安泰河河道、驳岸及滨水空 高氏文昌阁、工商联魁星楼、曾氏祠堂等各级文物保护单 多样的优秀近现代建筑和历史建筑。由麦园路、梅坞路、 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罗城大濠安泰河和滨水空间界面, 间界面,安泰桥、 桥、津门桥、宛转桥等古桥,朱紫 位、近现代建筑,由上杭街、下杭街、隆平路等为骨架的 乐群路等为骨架的近代街道格局和池后弄、天安里、佛寺 重点保护要素 郎官巷、塔巷、衣锦坊、南后街等典型的传统街巷,古河 坊、芙蓉弄、花园弄等传统街巷,文物古迹,古典园林, 街道及格局,龙岭顶山地特色石阶巷、下杭街及隆平路商 巷、崇圣庵巷等山地特色石阶巷,观井路、塔亭路等街市 道、古桥、碑刻、门楼、神龛等特色构筑物、古典园林、 古树名木,特色构筑物等。 业街市界面,以及沿三捷河、济南河两侧的滨水空间界面。 界面、天安寺双江台遗址等历史遗迹,烟台山的地形地势, 古树名木等。 以贝克杉为代表的古树名木。 街巷格局和胡同肌理完整的保留下来,文物点修复的也比 街巷格局和胡同肌理基本完整的保留下来,但是文物点急 居住人口密度过大,乱搭乱建现象严重;街区空间形态和 现状保护状况 较好,建筑高度的控制也保护了古城特色的景观,但是南 需整修。朱紫坊连同内部的名人故居、传统手工艺等,都 传统风貌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外围交通压力大,街坊内部 后街修缮过新,违背了原真性的原则。 被八一七路、津泰路的商业氛围掩盖。老宅也急需整修。 交通环境差,缺乏停车空间。 第 48 页 共 164 页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福州市规划 2013 年 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说明书 2.8 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的要求 2.8.1 仓前地区在总体规划和名城保护中地位的确定 仓前地区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 划》规划中,确定福州历史城区主要由福州自汉唐至清末传统城市的古城区和近现代发展形 成的滨江地区所构成。其中的滨江地区主要有台江片区和仓前片区两个部分构成。历史城区 中的仓前片区部分,涵盖了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马厂街历史建筑群、禅臣花园历史建筑 群,公园路及跑马场历史建筑群,及其周边地区。其中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为福州中心城 区 13 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这片是福州近现代滨江发展的主要片区,也是福州成为“五 口通商”城市之后外国殖民者在福州开发建设的集中片区。 在《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 )中所确定的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马厂街 历史建筑群、公园路及跑马场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