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提档升级——莱州市朱桥镇琅琊岭生态果园异军突起
琅琊岭生态果园自2007年开始筹建,经过10多年艰苦奋斗、持续攻关,在往日贫瘠的山岭地上建起了硕果累累的标准化果园,由于该区域盛产的苹果脆、甜、多汁,口感独特,并且适合长期储藏,逐步在全国苹果市场异军突起、占有了一席之地。2020年琅琊岭小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苹果免套袋栽培”的规模化实践探索单位,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苹果产业领域全国“2020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一、传承精神,让老树焕发新春。上世纪70年代,琅琊岭曾是一片山岭薄地,土地贫瘠、地势不平、缺水少肥。从1970年到1976年,在各级政府的号召动员下,莱州人民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在琅琊岭上披星戴月、披荆斩棘,治理了几千亩梯田,建成了十万方蓄水池,一度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典范, “琅琊岭上无冬天,冰冻三尺照样干,干到腊月二十九,吃完饺子再下手”成为当时莱州人民战天斗地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在“琅琊岭精神”的鼓舞下,琅琊岭生态果园创办人王景波带领合作社一班人,从平整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采取起高垫洼的方式新平整山岭地500多亩,整修山路8000多米,铺设地下管道3万多米,先后栽植烟富三号、首富一号等优系矮砧脱毒苗木,建成了512亩的红富士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示范园。随着果园不断发展,琅琊岭通过“地租+分红”的模式逐步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共流转周边7个村庄2700多亩土地,平均每亩土地可为农民增收600元。
二、创新引领,靠技术提升品质。琅琊岭生态果园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提升苹果品质的关键,先后承担化学疏花疏果、免套袋栽培等多个科研项目,中国农业大学、山东果树研究所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此设立科研基地。2014年琅琊岭生态果园自配试剂探索化学疏花疏果技术,历经4年蕞终确定试剂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次数的准确数据,疏花疏果成本低、速度快,有效节省了劳力、提高了效率;2016年开展苹果免套袋栽培试验,经过3年实践,形成了一套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免套袋栽培技术模式,化学疏花疏果和免套袋栽培技术的成功应用,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果园亩均节本增效近6000元。同时,琅琊岭生态果园合作社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养殖+种植”生态循环产业,建起了万头猪场、鸡场、鸭场,利用养殖产生的粪便发酵有机肥施用到果园,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果品微量元素含量,琅琊岭苹果凭借过硬品质比普通苹果价格平均高出20%—30%。
三、突出特色,用品牌赢得信赖。琅琊岭生态果园坚持“以果品品质赢得市场”,坚定不移走品牌化发展道路,2012年注册“琅琊岭”苹果品牌商标,2015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绿色、安全、口感独特的果品形象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2018年率先在苹果上采用食用农产品电子二维码追溯制度,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果箱上的二维码,就能详细了解企业状况、苹果生产管理和质量安全等信息,实现产品安全可追溯。2018年“琅琊岭”苹果被纳入山东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录,2019年两度登上央视新闻直播间特别节目,成为全国闻名的生态苹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合作社又向湖北黄冈捐献了4万斤苹果,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大爱无疆的情怀,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四、种养结合,以创新节本增效。去年以来,“琅琊岭”生态果园开始探索“农牧结合”绿色发展新路径,启动“大鹅除草”试验,将2000亩果园划分成40个小区,将18000只鹅分为6群,将鹅群放养在果园小区内,20天左右将鹅群更换小区,3个月进行1次全园轮牧,既可控制草势、省去人工除草费用,又可减少果园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保障果园生态。同时,在果园内施用腐熟剂,将鹅粪发酵为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实现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目标。“琅琊岭”生态果园通过“农牧结合”模式,亩均节本增效2000元左右,实现了农药、化肥“双减”。此外,果园发挥自身优势,建起万头猪场,大力发展“养殖+种植”生态循环产业,将养殖产生的粪便发酵有机肥施用到果园,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果品微量元素含量,提升了果品品质,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五、线上线下,把营销做优做活。“酒香也怕巷子深”琅琊岭生态果园不断创新销售方式:线上,在天猫、拼多多等网络销售平台开设网店,建立网上销售团队,平均每天接单1500单以上;线下,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企联合,与大润发、十八乐等多家超市和企业签订销售协议,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个大中城市。同时,在做好苹果销售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苹果休闲采摘,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