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烟台园区建设创新的几点思考
肖 梅 (******烟台市委党校 山东烟台 264003)
【摘 要】 为了增强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点。烟台市园区建设的创新举 措应是:实施空间与资源整合和产业调整,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剥离园区社会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监管服务;改革 人事制度,全面推行雇员制;高质量“双招双引”,推动园区发展;创新土地供应模式;建设绿色生态园区。
【关键词】 烟台市;园区建设;创新措施
烟台市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机制,增强发展的活力 和动力,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四减四 增”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改造一批传 统产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建立起以现代海洋、医养健康、 高效农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文化旅游、现 代物流产业等八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出区域 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到 2022 年,烟台 市各类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比重比 2017 年提高 5% 以 上。为此,需要采取以下创新措施。
一、实施空间与资源整合和产业调整,提升园区承载 能力
要根据烟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需要,依照烟台政 府 出 台 的 《 关 于 加 快 省 级 以 上 园 区 改 革 发 展 的 意 见 》, 按 照 科学布局、突出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明确各 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做大做强,引 领全市园区高质量发展。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烟台市现 代化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要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 业支撑 、关联企业聚集”的良好局势。培育发展消费电子、 汽车、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节能环保、智能制 造、半导体 、海洋科技、大数据与云计算、新能源等十大 产业集群。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工新 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以 5 大千亿级为代表的“卓越产 业 集 群 ”, 将 成 为 开 发 区 实 体 经 济 发 展 的 有 力 支 撑 点 , 同 时 也是开发区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导区、高质量发展引领 区。力争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在 2022 年进入 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前 6 位。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山东半岛经济圈的核心, 是烟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培育新动能的核心功能区。 要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抢抓国家自 主创新示范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韩(烟台) 产业园等战略机遇,致力打造新动能培育核心增长极、战略 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区域性创新中心 ;加快航天航空、节能 环保及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健康、数字经济、智能制造、 高端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的步伐,为实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奠 定坚实基础。力争到 2022 年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前 进 15 个位次以上。
烟台保税港区要结合东区置换西迁之机,打造“双港” 格局,确保主要业务指标继续在全国保持前列。
招远开发区到 2022 年,综合发展水平要在全国国家级 开发区中前进 20 个位次以上。
二、剥离园区社会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 监管服务
各个园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纳入 全市的重点改革事项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激励引导干 部 担 当 作 为 干 事 创 业 的 实 施 办 法 ( 试 行 )》《 烟 台 市 党 政 干 部 容 错 纠 错 实 施 办 法 ( 试 行 )》 和 《 烟 台 市 认 定 和 调 整 不 适 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试行)》各项规定,健全完善正向激励、 考核评价、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机制,对在推进园区改革、 先行先试工作中特别是招引重大项目、推动项目落地、服务
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失误和过错,予以宽容和免责。 要进一步剥离园区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社会事务交
由属地乡镇、街道管理,园区主要精力用于招商引资、项目 建 设 和 服 务 企 业 发 展 ,“ 瘦 身 ” 后 的 园 区 突 出 “ 机 构 精 简 、 人员精干、审批高效”特色,打造优质软环境,增强发展“硬 实力”。
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整合园区内设机构,优化部门 设置,减少部门数量,归并相近职能,实行大部门制,推行 扁平化管理。授权园区管委会设置、调整内设机构的权限, 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按照“大招商、大审批、大服务”的 要求,实行“招商—建设—运营”纵向分离,横向整合,构 建大部门制工作格局。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涉企业行政审批事项, 编制下放园区的行政审批目录,将普通工业及服务业备案类 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园区,组建行政审批局,在服务效能、人 员培训、数据共享等方面建立标准化机制,实行“一窗口受 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审批模式,以企业“蕞多 跑一次”为目标,以优化办理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为抓手, 全面实行“容缺办理、预先模拟、并联审批、一次告知、全 程代办”等服务模式,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 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园区主要负责人和 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园区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统一 领导全市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运行体制、园区提升、 人事薪酬、放管服、投融资五个小组,由担任各小组组长的 市级领导牵头,制定本小组具体实施细则,市直有关部门和 单位要积极配合,加强工作指导,全力支持园区加快发展。
加强督导考核,将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纳入全市重点改 革事项,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各项工作和政 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压实责任,传导压 力,凝聚改革合力,确保各项改革工作全面落到实处。
三、改革人事制度,全面推行雇员制 全面推行雇员制改革。园区管委会根据工作需要科学 设置具体岗位,明确岗位名称、岗位级别、岗位职责、任职 条件、任务目标要求等。在此基础上组织竞争上岗工作,打 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界限,全员聘任,变身份管理为 岗位管理,园区所有人员的职务、职级、工资、身份等全部 封存,实行档案职务和聘任职务“双轨运行”机制,干部编 制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实施无差别的人 力资源管理。 改革薪酬制度。建立按岗定薪的绩效薪酬制度,引入 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原理,建立全员绩效工资薪酬体 系,薪酬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奖励两部分组成,薪酬分配向一 线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向贡献大的人员倾斜。薪酬实行 总额控制、动态管理,与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引进 或特聘高层次专业人才(团队),按照“一人一策、一队一策、 立项管理”的办法,所需经费单独核定。 四、高质量“双招双引”,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园区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下转第 55 页)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